干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界面荐书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TUhjnbcbe - 2021/8/20 1:22:00

界面荐书

每周为您提供一份好书单

留言互动中随机选取读者送出赠书

当真相被操纵、利用,我们该如何看、如何听、如何思考?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的“个人选择”是如何被影响、被决定的?如何减少歧视和偏见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社会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社会运作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摆脱“理所应当”的思考方式,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哲学家斯宾诺莎有这样一条格言:“勿惋惜,勿嘲笑,勿憎恶,唯求理解。”透过社会学家视角,我们重新审视熟悉的世界,管窥不同阶层和身份的民众生存的故事,和当下人们的生活产生遥远的互文;通过观察人性的幽暗与良善,理解社会秩序的构成与意义,从理解社会最终走向理解我们自己。

01《世界的苦难》是布尔迪厄晚年与其他22位合作者,以细腻的情感和认真的观察及倾听,耗时三年访谈数百人所写就的田野调查著作。通过一个个以访谈形式出现的鲜活的生活史个案,展示了当代法国社会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痛苦,并透过社会学的解释,揭示出痛苦背后深刻的社会和*治根源,以及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这部著作大多数篇幅是对法国普通民众的访谈。其中包括外来移民、廉租房住户、失业工人、流浪者、失业的经理人、农民、中学生、老人、临时工、工头、街头混混,也包括那些基层的管理者、社会工作者、警察、法官等。可谓是一部当代法国社会苦难的百科全书。02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也是相似的。各种各样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家庭故事背后涉及的问题如果非要总结的话,无非是一件事情:那就是——这是谁的家,到底该听谁的?作者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当代城市家庭的问题。她认为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首先了解个体家庭的结构和认同,把家庭成员的权、责、利理清楚,才能做好分工,才能让1+1≧2,让家庭成为休息的港湾,成为每个人的能量站。书中呈现了各种真实的个案,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和一些值得大家思考的总结,比如作者认为,理想的家庭结构是“两扇门,一碗汤”;双职工家庭需要第二个“妻子”,这时有些家庭的老人就充当了这一角色。作者针对当下很多家庭面临的问题也进行了调查研究,比如更可能和父母共同居住的已婚独生子女,对配偶父母的孝道困境,嫁娶与经济地位决定的第三代姓氏问题,等等。

03

本书是纽曼教授将其所著经典教材《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亲自改写的精要版。不仅内容更加通俗,编排更加紧凑,选取的案例也更贴近当下。全书面向大学本科生或没有接触过社会学和统计学的普通读者,展示社会研究能做什么与不能做什么;详细介绍了社会研究中的各类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并讨论了研究涉及的伦理议题以及其他研究细节。《社会研究入门》还侧重如何去“做”,读完本书,我们可以明白那些从电视、报纸、微博上看到的社会研究结论,研究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到的。

04

在本书中,为世界顶尖企业提供商业咨询的说故事大师赫克托?麦克唐纳用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出真相是如何被信息传达者肢解、扭曲和掩盖的。他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误导者的惯用伎俩,同时告诉我们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竞争性真相来证明观点、凝聚人心。作为后真相时代的信息消费者,上当受骗有时在所难免。唯有洞悉真相的运作模式,我们才能更有智慧地处理信息,甚至通过改善真相的讲述方式达成目标。

05

在本书出版之前,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偏见”只是个别的,品德有缺陷的个体所持有的恶劣信念,只要大多数善良的好公民与这些“害群之马”划清界限,就可以把偏见的影响降到最低。而奥尔波特以雄辩的论述和大量来自实证研究的数据证明了,偏见要比人们想象得普遍很多;它是人类认知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必然产物,而想要解决偏见造成的问题,就需要探究和改变其深层根源。奥尔波特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揭示了“偏见”这一由来已久的问题的方方面面:它在个人身上的根源是什么,社会心理学层面的根源又在哪里;它的表现形式都有哪些;它对个体和群体又有着哪些影响,等等。奥尔波特探究了偏见与不同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量之间关系的类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如何减少歧视和偏见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建议。

06

《爱来癌去——他们口中的疾病与新生》这本书以口述访谈的形式记录了20位患者从患病到康复的过程,其中有崩溃,有释然,有沉痛,有幸福,有泪水,有微笑,有卑微,有高尚……每一位口述者都是生活中的平凡人,却是抗癌战场上的英勇战士。他们面对现实,顽强求生,互相帮助,抱团取暖。对于疾病、生命、痛苦,他们有着深刻的感悟。当你觉得他们的人生也许灰暗无比时,他们告诉你,他们不仅追求生命的长度,也追求生命的广度和深度,他们要把生命活得比健康人都要充实、丰富。他们的故事,也提醒着我们,生命是脆弱而可贵的,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仅仅为了生存,在承受着我们不可想象的苦难。我们希望,这本书能给许多人带来一次有价值的生命教育。07《回归故里》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结合自身经历创作的一部反思性社会学著作。父亲去世后,作者迪迪埃·埃里蓬决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兰斯,重新了解他最初诞生的社会阶层和那群他已经告别三十年的人。他重返过去,回顾家族的历史,回忆童年时身处的工人阶级阶层,回溯了他如何从工人家庭的穷孩子成为法国著名的知识分子……在这场极为内在又颠覆的心灵之旅中,作者思考了社会阶层、学校教育、身份建立等一系列主题,通过梳理集体决定论中不同个体的命运轨迹,剖析了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的“个人选择”是如何被影响、被决定的。

08

阿维·施泰因贝格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没有像同学们那样直奔美好前程,他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然后来到波士顿一所监狱,做了两年图书馆员,并负责指导囚犯们写作。他在这里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孤独的杰西卡、写自传的皮条客甜哥C.C.、想做一名大厨的楚尼、自学成为法律专家的柯立芝……他们都在寻找自己心目中的完美之书,由此寻找一个联系外部世界的出口。有的人得到了救赎,有的人更为迷失,而在阿维心中,他们与自己是平等的。他付出真诚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在这样的交往中,他也开始理解自己的家庭故事。这是一部悲喜交织的回忆录,阿维讲述了书和图书馆怎样慰藉、陪伴和庇护了他所遇到的那些人。

09

年,新冠疫情、 、Tiktok禁令等“黑天鹅”事件仿佛一面面放大镜,暴露出诸多已经存在的问题,也加剧了各种持不同观点人们之间的争论,其中有些只是情绪化的立场之争。种种乱象折射出我们对真实世界认知上的偏差。而这些偏差,与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推荐算法等导致人们处于各自的信息茧房有莫大关联。我们该如何突破信息茧房,看清真实世界?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看待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深入理解技术时代的特点和国际局势的机理,突破信息茧房对视野和格局的限制,我们才能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看清全球治理秩序的演化方向,进而找到通往未来的道路。

10

在“精神病人”托莱亚的眼里,布加勒斯特的这个春天灿烂疯狂,弥漫着躁动、*素和乖张。这位出身高贵的知识分子,少年时代因一起交通事故惹下命案,留下心理创伤;青年时代,才华横溢的他又因“道德问题”被迫离开教师岗位,曾被投入大牢,又被离奇释放,命运跌宕,与世界格格不入。为了解开40年前哲学家父亲老马尔库·万恰的死亡之谜,还有万恰家族一夜之间突然衰败的重重疑云,举止怪异、目空一切的托莱亚挣扎、周旋在这个极权统治下的物质匮乏、精神苍白的社会里,以无与伦比的洞察力撕扯着一张张假面具,却发现自己不可救药地陷入一张悬念迭生的大网……全书由一个个似是而非的场景构成,组成了一幅令人震撼的20世纪80年代罗马尼亚知识分子的风貌画卷。

11

等级是刻意忽视也无法否认的现实存在,不仅体现在容貌、衣着、职业、住房、餐桌举止、休闲方式、谈吐上,也不仅仅是有多少钱或者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很难说清楚,但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评判等级的标准绝非只有财富一项,风范、品味和认知水平同样重要。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机智幽默的文笔,将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三六九等人的品味作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引人发笑又富于启发性。书中对美国社会的诸多描述无不折射出当下中国的众生百态,因此本书也可作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面明镜。

12

我们共享着“人类”这个名称,但在这个大的类目下,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人们却过着迥异的生活。人类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进化出了怎样强大的机制?最早的城市是怎样产生的?原始部落里的人们婚嫁也要送彩礼吗?……这本书带你踏上一段趣味盎然的人类学之旅,用生物、社会、文化和历史结合的多元视角,重新认识“生而为人”那些神秘又复杂的议题,解开与我们今日之生活息息相关的进化密码。用人类学家的视角看问题,世界大不同。《理解人类多样性:科塔克人类学》是系统学习和了解人类学知识的经典入门书,它从四个分支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人类学的核心概念、研究方向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界面荐书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