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少群先生生平事迹
天津名老中医马少群先生(—)曾在30年代以函授方式从浙江宁波“东方针灸学社”学习日本温灸术,马少群改进了日本温灸术,自成一体创马氏温灸法,尔后九年,为人治病,虽然每每获效,尚不知温灸可治难病大症。至年,相继患美尼尔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胃部不适,求治于中西医,服药达十二年之久,终归乏效,几乎丧失治疗信心。在坐以待毙之际,经夫人启发,再度研究温灸以图自治,实不得已而为之,不想,仅仅半年疾病就全部祛除,一年后体健,寿享九旬。并且在以后数十年里,马老在临床治病屡获奇效,治愈大量疑难杂症。最后岁月里,在学生帮助整理下出版了《马氏温灸法》。
值得一提的是,年3月,叶剑英元帅身患心脑血管病,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延请马少群先生用温灸治疗,第一次治两个月,第二次治疗半年后病体痊愈,身体完全康复,后寿至90岁。
马氏温灸法至今在国内已经流传了几十年,由于种种原因,该疗法一直仅流传于民间,技术仅被极少数掌握,很多从事中医多年的医者甚至还从未听说过。此法对脑血管病有独特效果。对急慢性脏腑病,疑难杂病,老年病,妇科病等也有良好治疗效果。
马氏温灸法可一次同时灸数个穴位,施救过程中勿须手持,固定于穴位之上,坐卧均可治疗,还可以边灸边看电视,看书等,病人温灸时甚至可以走动,非常方便,每次温灸时间可以自行调整,治疗过程中病人只觉得温热舒服,而且非常安全,容易让人接受。
2、马氏灸治要决
1)病初灸局部,病久重整体。
于病患的初期,“邪正相争”的矛盾一般尚以局部为主,此时仅施灸患处,局部穴位,往往可顿挫病势,是个简易,快捷的灸法。但对于慢性病不能单纯地这样治。因为此时病久传化,上下痞涩,阴阳失和,往往病情已不限于一经一脏一腑,因此灸治慢性病,必须重视整体配穴,以期灸通脏腑,经络,灸通上下,调平阴阳,从而达到根除疾病的目的。
2)灸贵于早,贵于恒。
灸贵于早。一般是就急性病症而言。而慢性病症的灸治又应持之以恒。一些陈年痼疾,在灸治数月以后方见效果的情况是有的,因此医患双方均要长期用灸的思想准备,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当灸治若干时日,病情明显好转后便以为问题不大了,遂止灸,这常常导致病状复燃。故马少群先生每每叮嘱慢性病患者,想要除病根,少则两三个月,半年,甚至要更长的时间地灸下去才行。症状已消失,还不能以为是病已根治,须以穴位触诊再做验证。病治好了,如果身体仍显虚弱,也应继续用灸,培养元气。总之,施灸不单是为了解除症状,而更要以除病,健身为最终目的,故须持之以恒。
3)灸贵通腑气。
各种慢性病,故病久脏腑传化,一般均会导致腑气的呆滞,灸治每有必要先通腑气,这样可以使肠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趋于正常,则机体气血生化有源,体内淤滞及病理产物易于化解、排出,各种病症均能随之而好转,故中脘,足三里等为治疗各种慢性病的必用灸穴。
4)灸贵引导,先后有序。
慢性病日久,常常导致病体上盛下虚,上热下寒,而“盛”及“热”又最为患者所苦,针对这种情况应先重灸病体中下部穴位。等中下部灸通,则“上盛”“上热”之邪自可下行走泄,病情也就随之松动,这就是灸法的引导功能的功用。当中下部灸通之后,再酌情增加上部穴的灸量,则上下皆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灸法先后有序。内热盛,脏腑积滞重的病例灸法类似,此等宜先灸四肢穴,等四肢经穴灸通,再增加躯干部灸穴,如此灸治会较为顺利。
5)久病羸弱者,以“小火”为先。
遇病久而羸弱,进食少,体热(喜凉恶热)者,马少群先生一般嘱其先以下五日穴灸治:一日中脘,足三里;二日环跳,阳陵泉;三日风市,申脉;四日肩髃,曲池;五日风池,绝骨。五日后在按其病在何脏腑,酌选穴灸治。遇病久而羸弱,进食少体寒(喜寒恶寒)者,先生则嘱其按以下四日灸治:1日中脘,足三里;2日下脘、天枢、气海;3日关元、三阴交,4日内关、照海。4日后再按其病在何脏腑,选穴灸治。对这样的患者,前十五天的灸量为:腹部每穴灸20分钟,背部和四肢每穴每次灸15分钟。等灸至患者进食增多,感觉体增长之后再使用通用灸量。此因虚甚则滞甚,故只宜先小通小补,否则病体不能受艾火而行之,可出现口干,咽痛头晕,不思饮食等反应。
6)兼病兼治,急者先治。
单一病患,可按各病常规灸法灸治,然而慢性病兼病的情况较为普遍,比如患者高血压的同时尚患糖尿病,患咳喘病的同时,患有牛皮藓等等,如此可将不同病患的常规灸法的穴组合并灸之。当然如兼病而以某一病患为主时,现灸治主要病患也是可取的,特别是兼有外感(感冒)、大便不通等急症时更应先顾于此,并按以下灸法灸治之。
治外感:灸风门(背部);阳陵泉(下肢)各25分钟,日灸二三次,以微出汗为度。
治大便不通:灸承山(背部)25分钟,左大横(腹部)30分钟,日可两灸,以大便通为度。
3.灸量掌握
马少群先生以其数十年的温灸经验为依据,总结出温灸每穴每次一般的灸量是:头面部穴灸20分钟;背部及四肢穴灸25分钟;胸腹部穴灸30分钟。
4.灸药配方
毛少群先生习惯于在施灸时将少量灸药掺入青艾绒,其配制如下: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夜明砂(微炒)6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大葱根干蒂6克(笔者常以桂枝等量代替),木通9克,白芷6克。以上药味共研细末即成所用灸药,可与克青艾绒配用,若一日一灸,大概可使用一个月时间,灸药应装瓶防潮,防走气味。
5.施灸操作及有关事项
(1)就前的准备:取出温灸盒德内筒,装入拌好灸药的艾绒,用手指轻轻按一按表面的艾绒(不要按实),然后将内筒放入外筒,用火点燃中央部的艾绒(并不见火苗),放置室外,过18-25分钟后,灸盒底面触之烫手且烟已比较少,此时便盖上顶盖,取回使用。要注意,预燃不够,则施灸时艾火易灭,预燃过渡则使用时艾火不耐久。
(2)施灸:将灸盒(底面向下)隔几层布放置在灸位上即可,以被灸者感到舒服,热度足够又不烫皮肤为佳。如果过热,则增加隔布层数,若已隔多层布仍觉过热,可用布块罩在灸筒上面,这样出烟和进入空气减少,灸盒的温度即可减低,不够热则减少隔布,或将顶盖敞开片刻(但要小心不要让筒倾倒)。
(3)进食后不要马上灸,不要空腹灸,其他时间均可灸,灸后宜避风寒,这样可避免风寒邪气乘穴道大开而侵入。在施灸后还要注意穿衣保温。
(4)副作用:温灸的副作用很少,只有少数患者,于灸后可见头晕口干,咽燥,鼻出血,纳呆,乏力等现象发生,上述情况应减少灸量。若施救过程中患者有些异常反应,可能属于施救不当,如反映强烈,医者须及时明辨酌情处理。
6.马氏温灸主要穴位独特经验摘要
1)百会穴:慢性病患者的体质多为下寒上热,下虚上实,卒灸百会等头部穴,某些患者可出现头晕,口干,耳鸣等反应,且必觉头脑轻松,灸量20-25分钟。
2)风池:偏头面痛,用于降高血压较好,治严重的眩晕宜配悬钟灸量20-25分钟。
3)曲骨:治各种妇科病,如子宫下垂,子宫肿瘤等,宜治尿频,灸量30-60分钟。
4)神阙:使脑溢血昏迷及脑血栓昏迷患者复苏,须长时间灸此穴。慢性病,不论何症,多宜灸此,治急证宜效,以其助护元气尔。灸量30-60分钟。脑溢血及脑血栓昏迷患者,可灸至苏醒止。
5)章门:所治甚广。因脾虚,脾气呆滞所致症宜灸之,无论痞、症瘕、肝积肥气,及各种肝胆病症皆宜灸之。灸量30分钟。
6)期门:所治甚广。如肝气盛、肝炎、肝硬化、肾炎、肋膜炎、脾肿大、伤寒不解。热入血室及喘息等症。大凡各脏腑有淤滞,治须调肝者,宜灸此穴配太冲。灸量30分钟。
7)灵台:哮喘发作时速灸灵台配身柱、太溪。灸量30分钟。
8)风门:配阳陵泉治四时感冒,初觉有异便急灸之,往往立愈;能退感冒等引起的高热。
9)照海:高血压、半身不遂、关节炎、便秘、水肿、癫痫昼夜发及夜发均可用。灸量25-30分钟。
10)悬钟:高血压及各种属于上热下寒,上实下虚症,灸量25-30分钟。
7.高血压,半身不遂及关节炎常规灸法
一日中脘(单穴)灸30分钟,足三里(双穴)各灸30分钟。
二日环跳(双穴)各灸25分钟,阳陵泉(双穴)各灸30分钟。
三日风市(双穴)各灸25分钟,申脉(双穴)各灸25分钟。
四日肩髃(双穴)各灸25分钟,曲池(双穴)各灸25分钟。
五日风池(双穴)各灸25分钟,悬钟(双穴)各灸25分钟。
六日身柱(单穴)灸30分钟,腰阳关(单穴)灸30分钟,三阴交(双穴)各灸25分钟。
七日委中(双穴)各灸25分钟,照海(双穴)各灸25分钟。
八日百会(单会)灸25分钟,哑门(单穴)灸25分钟,列缺(双穴)各灸25分钟。
注:
1)高低血压、半身不遂、关节炎均可按此法灸治;
2)高血压患者在1-7日穴灸4个循环后在开始灸第八日的穴,灸百会,哑门对降血压及减轻头晕头痛等均有良效,然灸之过早,会经脉未通,艾火不能流行,聚于头部,而致头晕头痛等症加重,故宜先灸通中下部的穴道,再加灸头部穴。
3,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灸脐(神阙)30分钟。
马氏温灸治疗心脑血管病温灸前的准备事项温灸器:医用工具,需要6个。清艾绒:温灸用中药材。温灸中药粉,在当地中药店配制 五灵脂25克生青盐15克夜明砂6克白芷6克水蛭3克干漆3克地龙3克乳香3克没药3克冰片3克 共研细末,装瓶防潮拾剂(可用一年)。其他用具:铺布两块,垫布30块(用口罩代替需30个),松紧带约10米长,细铁丝2—3米长,铜丝(电灯用铜丝线)1—2米长,刀、钉、火柴、百度表(医疗器械商店有售),详细用途后文说明,托盘(自制垫布的方法:用医用纱布,长16.5厘米,宽11.5厘米,8层厚,四边用线缝好。或用干净棉布做也可以。温灸器的使用方法:温灸器由内、外筒组成,使用时先将内筒取出,在底部先装一层艾绒,撒上一层温灸药粉少许,再装艾绒。温灸药粉的顺序:装四层艾绒三层药粉,最上一层,最下一层必须是艾绒,按照四周压紧,中间略松的要求将艾绒铺平压紧中央略高一些。四周略低一些。装毕装好后,将内筒放进外筒内,落到底部,要落实不能悬在半截。使用时将温灸器底朝上,口朝下倒置,用火点燃温灸器上口的艾绒,开始燃烧,此时将温灸器正过来放在通风的地方。使已点燃的艾绒充分的燃烧,一般大约十分钟左右,待上口艾绒燃烧成全黑时无*绿色燃烧的艾绒时,盖紧盖子,待温灸器底部的孔眼已有温热感时,即可使用,准备开始温灸治疗。灸背部脏腑俞穴前需将两个温灸器用铁丝圈事先捆绑好,备用。患者的准备工作:整理好治疗床铺,病人背朝上,腹朝下,爬在床上。穿短裤露出背部(或穿一件薄衣服也可以)把固定用的带铜钩子的松紧带放在身下,找好应放的位置(根据要灸的穴位的位置而定)3—5条,背部放上一块铺布,根据指定方所定找好找准要灸穴位的位置放上四块垫布(也就是四个口罩布)把已燃好准备好的温灸器的中心对准穴位放好。(手拿温灸器的把不可松手)再将松紧带的两头的筒丝钩,钩住温灸器的下部。铁丝小环上要钩牢固不可过紧,待所有温灸器都固定好后1-2分钟,病人身体施灸的地方已感到有温热感就开始记时间,在温灸过程中如感觉烫痛时,应该加一层布垫,一定要注意永远保持温热不烫的感觉时间到了规定的标准按顺序取下温灸器,注意轻拿轻放,不要烫伤病人,不要引火烧着布垫,背部施灸完之后,患者翻过身来,背朝下,胸腹部,脸朝上,灸胸腹部穴,四肢穴方法同前,注意点同前。应灸穴位全部灸完之后,把温灸器放妥当处之后,先把病人衣服穿好,休息半小时之后,可以喝水,吃饭,洗澡等都可以,不能吹凉风,喝冷水,洗冷水澡。温灸器待放凉火灭之后,到去器内的艾灰,用刀刮干净油垢通好孔眼,装好艾绒,药粉,整理好,盖铺布,垫布,松紧带等用具做好第二天的温灸工作。施灸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疗效是第一重要的,除按规定顺序严格遵守施灸操作之外最重要的是火力,温灸器的艾绒要做到充分燃烧。火力要旺,若燃烧过旺,可在温灸器上盖上一层盖布使燃烧减缓一些即可。灸感也特别重要。患者在施灸过程中,从始至终是温热感无烫痛感(温灸器下与皮肤间的温度41℃—43℃,可用百度表测试)对于老年人,思维不清楚的病人,皮肤麻痹冷热不敏感的病人都需要借助百度表测试保证施灸的质量。从多年的经验看用四个口罩形成的四层垫布,疗效可靠,温度稳定,若还烫可再加一层口罩垫布。施灸的时间,要严格掌握,施灸超时可伤及人体内阴津,出现头晕口干舌燥咽部痒痛大便秘结等副作用。若出现伤阴的副作用暂时停灸几天或减时间(减十分钟灸)灸很快就可缓解。若感冒必须停灸治疗穴,先治感冒,可用温灸及中西医药治疗。温灸治疗法:风门(双)肺俞(双)膈俞(双)阳陵泉(双)尺泽(双)各灸25分钟,脐30分钟。若感冒发烧可每日灸2—3次。便秘是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更为重要。应引起注意。每日排便1—2次最好。若3天以上不排便。需采取措施解决十分必要。如灌肠治疗。对于经常便秘、卧床、年老体弱的患者,可用下方一试。古方升降散:川*12克、姜*12克、僵蚕10克、蝉衣10克,水煎两次,混合去渣,取药液加*酒3两,蜂蜜3两,混合每剂1—2次,每日2—4次服光。饮食中多吃些新鲜绿色蔬菜,多喝水,调节肠胃功能活动。已被烫伤的穴位暂时不要施灸,应治疗烫伤伤愈后再施灸。急用少量艾绒,可先到中药店买干艾叶,用手揉搓成绒即可使用。远离城市的边远山区农村等地,在河边,水塘边,水库周遍,田边等处有野艾生长,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十天,可采集梗叶日晒后备用。用时去梗留叶制成艾绒,防潮保存。施灸治疗不能空肤过饥过饱都不适宜施灸。在饭后约半小时后开始温灸治疗为好。在治疗过程中睡着了,应注意烫伤。对于14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温灸治疗,没有实践经验,今后应研究解决。温灸每次需一小时30分钟,天热可早晨做,天冷可晚上做。不影响家属上班为好。温灸治疗步骤温灸治疗第一步:(温灸治疗若无证可辩,可按温灸治疗第二步施灸)
辨证施灸。(顿挫阴阳,先辨寒热体症)体寒者:喜热恶寒,手足发凉、无汗、睡恣蜷卧、怕冷、喜多穿衣服,多盖被怕风,舌淡苔薄白,脉弱迟缓象,先灸中部,通调腑气。拟方:中脘足三里(双),各灸25分钟
脐灸30分钟期门(双)灸30分钟,太冲(双)灸25分钟
脐灸30分钟下脘 天枢(双)气海 各灸30分钟
脐灸30分钟
关元 曲骨各灸30分钟 三阴交(双) 灸25分钟 脐灸30分钟内关(双)照海(双)各灸25分钟
脐灸30分钟根据具体情况,可循环灸1—3个疗程(每日一组穴,五日灸完,为一个疗程)体热者:喜凉恶热易出汗,手足发热,喜穿薄衣,喜赤背,喜风,喜少盖被,舌红苔*白脉,洪实数象,先灸四肢,引热下行。拟方: 中脘足三里(双)各灸30分钟脐灸30分钟 环跳(双)阳陵泉(双)各灸25分钟脐灸30分钟 风市(双)申脉(双)各灸25分钟脐灸30分钟 肩隅(双)曲池(双)各灸25分钟脐灸30分钟 风池(双)绝骨(双)各灸25分钟脐灸30分钟根据具体情况,可循环灸1—3个疗程 (每日灸一组,五日灸完,为一个疗程)对于年老体弱、久病体虚或每日食量太少,全天总食量不足半斤者等等,在施灸时,其时间应各减十分钟(30改25,25改15)待改善后,再按原时间灸之。温灸治疗第二步:(温灸治疗第一步2-3个疗程后,开始温灸治疗第二步)辨病施灸(整体同步调节) 三焦俞(双)脾俞(双)环跳(双)阳陵泉(双)中脘、足三里(双)脐 肝俞(双)胆俞(双)章门(双)期门(双)太冲(双)患处脐 三焦俞(双)脾俞(双)风市(双)关元、曲骨、申脉(双)患处脐 肺俞(双)神道命门、大肠俞(双)尺泽(双)昆俞(双)患处脐 三焦俞(双)脾俞(双)肩隅(双)曲池(双)三阴交(双)患处脐 心俞(双)膈俞(双)风池(双)檀中、巨阙神门(双)患处脐 三焦俞(双)脾俞(双)风池(双)下脘、气海绝骨(双)患处脐 厥阴俞(双)胃俞(双)气海俞(双)不容(双)少海(双)患处脐 三焦俞(双)脾俞(双)委中(双)天枢(双)照海(双)患处脐 肾俞(双)膀胱俞(双)督俞(双)内关(双)涌泉(双)(1)患处脐 肾俞(双)膀胱俞(双)百会哑门列缺(双)涌泉(双)(2)患处脐 心俞(双)膈俞(双)肝俞(双)天池(双)间使(双)患处脐 心俞(双)膈俞(双)肝俞(双)天池(双)间使(双)患处脐每日灸一组穴,十二天为一个疗程。
根据具体病情:第十组穴初灸1—5个疗程可灸上边(1)五穴,待下肢腿部气血已开始活动时即可改灸下边(2)六穴。每个疗程完之后可休息1—2天。也可不休息,再从第一组开始循环灸治,直到病愈为止。
《马氏温灸法》后记杂谈“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疲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摘自扁鹊心书)人的生命活动,不单是有形的躯体和体液,还孕育着无形的生机,人体内的“火”和“热”。中医称:为“阳气”。人体生命的动力,近似现代人的概念。“电”的功用。“电”对现代人的生活是一刻都离不开的。电不足时就需要“充电”。人的生命同样一刻都离不开“阳气”。阳气不足需要不断的补充。“医之用灸如做饭需薪”(摘自扁鹊心书)薪字典解释为柴。引火用之柴。火若不旺,需添补柴火,补充火力。说明灸有添柴补火的作用。给人体内补火充电。灸法“用火治病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的。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后又找到了以艾为燃料制成艾绒使用也有二千多年的文字记载了。艾绒燃烧发出高热及不可见光,产生温热效应对人体组织穿透力极深,作用效果之大,无可比拟。可能是一种超短波红外辐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现代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等如:心脑血管病,肝脏病,肾脏病,肠胃病,呼吸疾病等,癌症,白血病,艾滋病,还有亚健康,肥胖,戒*等,从中医、温灸、“宏观动态认识论”的假说观点看,其疾病的发生、发辗转归的规律特点分析都有其共性的因果关系。“阳非有余,阴常不足,郁邪阻滞,经络不畅,寒热交变,阴阳失调。”多年医疗实践中,也遇到一些值得深思的事。有些病例在中西医学治疗无效一筹莫展之际,温灸参与共同攻关,难题就迎刃而解,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值得来探讨。温灸治疗使人体内阳气开始复苏。正气增强,邪气受到冲击。正邪相争,当邪气被逼近病灶时,会作垂死挣扎,原有的疾病症候还会出现这叫“气冲病灶”。此时可暂时停灸前十组穴治疗,专灸第十一、第十二组穴。待症状消失后,再继续灸前十组穴与十二组穴循环灸。待正盛邪净之后,病体自会痊愈。身体终将康复。认真坚持为要。温灸产生的艾烟和气味,对人体无伤害,无*副作用,室内治疗后,注意开窗通风或其他抽气办法,艾烟和气味即可散去。我本人接触温灸快30年,没受到任何伤害,反而有益无损。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赤脚医生曾在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报导赤脚医生在农村老乡家中做外科手术,用艾烟熏法消*房间,每平米地方,点燃10克艾绒,放烟熏关闭门窗,熏后杀菌可以达到手术室水平。马氏温灸凡人便施,温灸医生,学习过的病人家属,经过培训合格后的温灸爱好者,只要认真,坚持,细心操作,都能收到良好的疗效,关键是医者的责任心。该拟方的具体适应症: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塞,冠心病,心率失常,风心病,肺心病,脑动脉硬化,脑溢血及脑溢血后遗症,脑血栓,脑栓塞等的温灸治疗,本拟方都适用。“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人体生命健康以阳气为本。灸可扶阳,阳生阴长,阴阳者生命之本。坚持温灸就如补火充电,可强身健体,医治病痛,扶正去邪,能保健康长寿。
---此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