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去东来洛阳城,千尺浮图了送迎。”
洛阳是中国佛教最早的发源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曾是中国佛教的中心地区。
东汉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一座官办寺院,就在今天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内,迄今已有多年历史。
白马寺名气极大,香火也特别旺盛,历史受到历朝历代大规模重修,寺内的基址规模有余亩,主要建筑物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等。其中,大雄殿十分特殊,且不一般。
大雄殿是白马寺最大的一座殿堂,为悬山式建筑,殿前有月台。
大雄殿始建于唐宋,元代重建,明代改建,为高台悬山式建筑,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3间。殿内供奉着横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塑像,皆为元代造像。
很多人以为大雄殿就是“大雄宝殿”,一字之差,藏有珍宝,而且唯有白马寺才有“大雄殿”。
“大雄”是佛主的德号,因为释迦牟尼佛具有三界内的圆绝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门弟子尊称其“大雄”,而一般寺庙主要供奉的就是释迦牟尼,故把院内的正殿称为“大雄宝殿”。
但在白马寺,无“大雄宝殿”,却有一个“大雄殿”,其因众说纷纭。其中,有这么一个说法,称是“宝”就在此殿,故而就叫大雄殿。
那么大雄殿究竟有何“宝”呢?
大殿中央,一个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十分醒目,精雕细刻,极为壮观。据了解,佛龛之上,曾藏有大量经书。佛龛之下,为横三世佛,中间是释迦,左边是药师佛,右边是阿弥陀佛。
在横三世佛两旁,即大殿两侧共有十八尊罗汉,这十八尊罗汉十分了不得,是中国目前仅存的一套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十八罗汉(也有人质疑是明代所制)。
这一列组像原与横三世佛、二天将以及天王殿的弥勒佛共24尊供奉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于年调入洛阳白马寺,现为白马寺的镇寺之宝,也是国宝。
元代夹纻干漆遗像是我国古代夹纻干漆造像珍品。夹纻干漆工艺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隋、唐时臻于鼎盛,有重量轻、造型美、色泽艳,具有耐酸碱、耐高温、防潮防腐、坚固结实诸多优点。宋代以后,其造艺渐渐失传。
白马寺的十八罗汉像,是目前国内仅知的一例组像,皆为坐像,形态各异,通高1.55—1.61米,姿态不一,神情各异。这些塑像皆是用漆、麻、丝、绸在泥胎上层层裱裹,然后揭出泥胎,制成塑像,乃寺中塑像之精品,吸引了大量游人“围堵”大殿门口(禁止入内参观)。
由于无法近观,加上空间限制,这组罕见的“国宝”更显神秘。在参观大雄殿内所有塑像的时候,我是完全将其视为“文物珍宝”,只可惜无法入内近观,略感遗憾。
-本文由著名旅行家、摄影师苏丹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