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漆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生漆脱胎工艺释迦佛及地藏虚空藏菩萨圣像
TUhjnbcbe - 2020/11/23 6:48:00

来源:福建佛艺

此三尊生漆脱胎佛像,是福建佛艺公司应

湖北石观音寺住持明贤法师委托制作的

生漆脱胎工艺是清代福州漆艺大师沈绍安先生,在古代干漆夹苎工艺基础上,改进创造的一种漆艺技法,也是福州漆艺最有代表性的品种。其法取粘土捏塑模型,外用夏布(苎麻布)或绸布,敷漆灰分层上裱,待漆干后浸入水中,去模、擦干就是“脱胎”。再精细加工,髹以彩漆,就成“脱胎漆器”。其特点是质轻而又十分坚固,不怕强酸或碱性侵蚀,能防潮、防蛀、防腐、防裂,经久耐用。故历来受到广泛的推崇。

佛教造像利用生漆脱胎工艺制作,有着比其他材质更为优胜的特性。比如木雕虽好,但如果木材处理不当,有开裂霉变之隐患;金属铸造的问题是易生锈,而且铜铁等材料属战略物资,遇到战争年代很容易被毁;石雕造像的问题是太重,搬运成本较高;泥塑的缺点是不结实,容易损坏。而以上问题对于生漆脱胎来讲都不存在。故而利用生漆脱胎制作佛像,在南北各地都十分适宜。

此三尊分别为释迦佛成道像,地藏菩萨和虚空藏菩萨像

生漆脱胎的第一个步骤是泥塑像稿。佛像造型的成败与否全在这一步上,故对泥塑稿的要求当格外谨慎。造佛像不仅仅是工艺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佛的形象上的塑造,风格上的定位。现在为何很少造出高水平的佛像?关键就是稿子上下功夫不够。

敦煌莫高窟南大佛,面相大气威严

唐代干漆夹苎菩萨头像

我公司雕塑师林品祥负责泥稿的塑造

本公司董事长袁师永大师亲自修改佛像泥稿

明贤法师对这几尊佛像的要求是,造型上参照唐代的经典佛像,特别提供了唐代敦煌大佛以及存世的干漆夹苎菩萨头像作为参考资料。

明贤法师还特别提到跏趺坐的问题。现在我们常规佛像的跏趺坐,两腿摆放的都很平整,但其实这是为造型美观进行的改造,但这不符合盘腿的实际形态。实际上在双盘状态下,两只脚会翘起来一些。在天龙山的造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佛像的还是比较符合客观形态的。所以,我们在塑造泥稿时,特意对跏趺坐进行推敲,反复修改了多次,才达到满意的效果。

这样的跏趺坐更符合禅宗坐禅的实际形态

泥稿完成,下一步就进入生漆脱胎的工艺。

生漆脱胎工艺的成败关键在于生漆的质量。上等生漆取自百年以上的漆树,以湖北神农架和陕南秦岭山区所产最好。原料漆要经过脱水、过滤和人工调和,这样导致生漆成本每市斤达到元以上。现在很多不良厂家为降低成本,以次充好,使用的根本不是生漆,而是化工漆和所谓的腰果漆,每斤成本不到生漆的十分之一,造成生漆工艺市场的混乱。因为生漆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讲是一种很陌生的事物,故在这个问题上不得不慎重。

上漆前,需佩带防*面具以及较为厚重的帆布工作服,以免造成气味吸入鼻腔导致过敏以及生漆“咬人”皮肤的后果。取大小不一的刷子,用刷子沾上少许调配好的生漆,在泥塑上反复涂抹均匀,需层层涂抹,以保证其粘性。第一层漆叫做底漆。底漆上完后便开始贴上以裁剪好的夏布,绸布等物,每贴一层需得上一次乃至三次生漆。使其完全粘合在泥塑上,如此逐层裱褙。当厚度达到3-5毫米时便可停止裱褙,这时需上两道漆灰料,这样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这里顺便提一下,夏布也称苎麻布,以江西所产最好,也有档次之分,好的和次的价格相差数倍。漆灰是用大漆调和瓦灰而成,瓦灰是用古瓦磨成的细粉。

如此以来用漆布塑成的佛像外壳基本完成,然后把里面的泥掏出来即可。当泥塑内去除干净且外表胚模晾干后便可开始打磨了。打磨属于生漆脱胎传统技艺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佛像的打磨好与坏便直接决定了一尊完成品的质量。当佛像打磨光滑,即手磨上去光滑细腻时便可再次上漆。此时上漆需均匀,使佛像表层具有一定的粘合性。可以粘住金箔及装饰品等物。

打磨且均匀、上完漆贴完花纹装饰品的佛像便可开始进行最后一道工序——贴金彩绘了。贴金工艺基本上都是用金箔贴上去的。而为了达到色彩鲜艳,厚重,又不至于金光耀眼给人一种俗气之感,故而采用传统贴金工艺,贴金时的色彩柔和,使佛像有沉静古朴之美。

画了佛髭的佛像,更显出威严的大丈夫气概

彩绘在这组佛像上没有施加太多,仅在佛发、眉眼和嘴唇以矿物颜料绘制,最后应法师的要求,给佛像添加了小胡子。小胡子也叫佛髭,在《观佛三昧海经》中有关于佛髭的详细记载。从法义上讲,佛髭是体现佛陀的大丈夫相,可见也是佛相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古印度的佛像中就有很多对佛髭的体现。我们汉传佛教造像历来都绘制佛髭,只是近代的佛像少见了。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佛髭的存在。

佛顶肉髻,眉间白毫,指间缦网相,皆是三十二相的内容,

造像之时不能忽视,方能真正如法表现佛像的百福庄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漆脱胎工艺释迦佛及地藏虚空藏菩萨圣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