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香港苏富比呈献多尊硕大佛造像,当中亮点要数唐石灰岩雕宝冠佛首,佛首硕大威严,宝冠华贵,展现大唐武后当政期间独特的朝廷雕刻风格。佛像雕塑艺术于唐朝的武则天时代达到巅峰,武则天供养佛僧,弘扬佛法,当时佛面相多依武后慈容而造,端庄秀丽。
唐石灰岩雕宝冠佛首
43x43x高56公分;
总高公分
估价:15,,-20,,港元
佛首硕大威严,宝冠华贵,展现大唐武后当政期间,国都长安(现陕西西安)独特的朝廷雕刻风格,现知唯一相近作例为河南省龙门石窟主尊佛坐像之一。
佛陀造像,多著素净僧袍,无缨络,反映世尊证道前,已舍弃世俗以及悉达多太子身分,修道苦行。此像尊贵庄严,无疑是佛陀世尊,再观头顶团团螺发,乃太子削发为僧后方得,异于佛教中其他菩萨尊圣。本像宝冠华饰,不似传统佛陀造像,相当罕见,属佛教造像史上特殊之一系,首见于兴都库什与喀什米尔一带,传至中国后,常见作触地印。宝冠佛之形象指征,学术界甚多讨论。或与世尊之悉达多太子身分无关,而更属密宗佛教范畴。佛教符号中,宝冠意指最高智慧与成就,佛陀加冕,意味者成为世界与宇宙之统治者,一如印度宗教中的「转轮圣王」。在其他亚洲文化中,宝冠的重要性更趋复杂,于中国文化中,广视为大日如来密宗相。
武则天(-年)崇佛,玄奘与当时许多佛僧都得朝廷资助。武氏实际掌政近半世纪,不仅深远影响中国政治,且开启中国艺术的另一篇章,推动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武氏虔诚信佛,且运用宗教建立其君权,自称是未来佛弥勒下生,以端正其身为女性而能即帝位,统治中国的正统性。
武后力助佛教经典翻译,奉请高僧入宫,推广佛教教义,与高宗并名于国都建造许多佛寺及各地石窟,如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其巨型大日如来主尊,据说以武后面容为本。武周时期,佛教石雕造像艺术之发展更见臻熟,当时朝廷广纳外国僧人,亦带来不同地区的造像风格与传统。
七世纪中期,玄奘自印度携回的菩提瑞像,将菩提伽耶的华丽佛陀形象传入中国,七世纪末,在武后的支持下,国都长安也可见到此类造像,大型浮雕或圆雕皆有,但总体而言还是少数,戴宝冠者更稀。现知为数甚少的唐代宝冠佛陀像中,主要作例皆受武周时期之影响。
与此尊石雕佛首相类之圆雕佛坐像,出自龙门石窟擂鼓台南洞,造于约西元年,公分高,较真人更大,身着璎珞,头戴宝冠,面容特征与本品相似。另一尊着宝冠的佛陀像,风格相异,尺寸甚小,作于与武后相关的石碑上。唐仪凤二年(年)建成的长安光宅寺,正属武后修筑的佛寺之一。该址发现佛舍利,因此八世纪初大周末年,武后命添七宝台供奉。如今该寺早不复存,但七宝台约三十余石碑得以保存。此外,四川蒲江飞仙阁第六十龛一尊宝冠佛,造于七世纪晚期至八世纪初,亦有可能与武后相关。
金彩绘木雕菩萨立像
.5公分
估价:6,,-8,,港元
彩绘木雕菩萨立像,雄伟庄严,震慑人心,观者得以一窥金代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之辉煌成就。当时战乱纷扰不绝,佛教给予百姓心灵寄托,遂蓬勃发展,此类木雕大型造像尤以宗教中心太原、五台山最盛。此菩萨立像,雕刻技术纯熟,姿态自然如生,尺寸硕大,沉稳尊贵,面容表情宁静慈悲,衣袍柔软飘逸,衣褶层叠丰美,光影下栩栩如生,震撼动人。时过千载,仍可见些微矿彩,保存良好,难能可贵。
隋至唐砂岩石雕佛首
高39.4公分
估价:1,,-2,,港元
此佛首庞然伟巨,下启造像之和谐自然之风,上承佛教之至纯形制,为隋唐交际时宗教艺术表达之典范。佛首面颊丰润,双眸优雅,修眉如弓,雕刻逼真,栩栩如生。其双唇微翘,勾勒丰满双颊,鼻梁挺秀,尽显佛祖平和沉静之性灵。隋时中国的短暂统一,创生出崭新的造像风格,雄伟壮丽,含蓄典雅,修身节欲,奠定唐代佛教造像之基。相似砂岩石佛首罕见,尤以此尺寸为甚。此佛首壮丽端庄,雕刻细腻,与山西天龙山石窟造像相似。
唐夹紵干漆菩萨头像
高34公分
估价:,-,港元
干漆夹紵起始以木柱为蕊,泥塑作模,贴蘸漆麻布以为胎。复施重漆,巧工精雕,敷彩添色,最后割开背面取出木蕊泥坯,只余薄麻漆层,脱胎成像。此法工法繁复,制作艰巨,大费周章,加上干漆纤巧,易于损坏,故此现存唐代佛教夹纻干漆造像极为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