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漆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相忘集027雍和宫27紫
TUhjnbcbe - 2024/9/15 13:55:00
浙江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4366.html

“雍和宫”系列课专题课根据闲者知无涯老师的喜马拉雅音频整理。

文字稿由群主安瑞及群友团队整理提供。群友团队名单如下(按课程序号排序):

首稿:天心、青玉案

首校:安端、恒审、老飞哥、草莓、生显、识良、、任小占、周新伟、梅、茯恩、灵犀、铭、无云、Edward、王珺钰、大东

终校:安端、天凉好个秋、灵犀、铭、Edward、静能生慧、无云、恒审、任小占、生显、老飞哥、梅

本课首次上线:.11.24

《造像度量经》

上一课,我们讲——佛造像的分类和工艺……讲到了第四类。

第四类具有藏传佛教特色的造像是护法类造像。汉传佛教也有护法,但是比较简单,比如天王殿一进门——四大天王……哎,护法。藏传佛教的护法系统就复杂了!我在“佛教通史”的“藏传史”部里讲过藏传佛教护法神的起源——佛教第二次入藏的时候,莲花生大师为了把佛教引入藏地,就建立了藏传佛教的护法神系统,最早引入的,是藏地的苯教神系统。

藏传的护法神,它来自于两大体系:一大体系是古印度,比如格鲁派的四大护法——大黑天、地狱主、吉祥天母、财宝天王,这四大护法全来自于古印度;还有一类护法,来自于藏地本地,比如——白哈尔、达木台……这类护法是藏地本地的。

藏传佛教认为——凡是支持宣扬佛法的,都算护法!那么,护法神系统就分为两大类……比如,你宣扬和支持佛法,那你也就是护法。它就分成两大类:一类,就是世间护法系统;一类,是出世间护法系统。就……一些神在我们世间护法;一些神在出世间护法。这就是佛造像的分类……六大类——显宗三类;密宗三类……就多三类。密宗有特色的呢,有四类。

我们把佛造像的类型讲完,就绕回来讲,说这有特色的“十八罗汉像”的工艺。佛造像,常见的做法有四种,叫——铜作、泥作、木作、石作。就是……铜佛像、泥佛像、木佛像、石头刻佛像。但这“十八罗汉像”就比较独特了,它们不属于“四作佛像”,它们叫“纱作”……纱布的“纱”,对!叫——纱作佛像。它采用的是汉传的夹纻造像工艺。

这个工艺……夹纻工艺,最早记载呢,是法显。法显在西游的时候,写过一本儿《佛国记》,说——在新疆于阗一带,见到了这种“夹纻像”。那,我们汉地很快就学会了这个夹纻像!唐朝有一个大的反佛运动,就是……韩愈反佛,他的一个起因,是法门寺迎佛骨——当时法门寺迎佛骨,有一个大法仪……就是要抬着佛像游街!那你抬一个小的佛像就不热烈……大的你又抬不动,对吧!你试试……你肯定抬不动。所以,当时迎佛骨,抬的佛像就是这种夹纻造像。所以我们说——夹纻造像在唐朝的时候儿,其实就已经很流行了。

它是怎么做呢?它先拿木头搭一架子,然后做泥塑佛像……做一个泥塑大佛像;泥塑佛像做好了之后呢,在泥塑外面裹一层纱布……诶,不是“裹一层”,裹好多层!裹完纱布之后呢,就刷漆……刷大漆;刷干了……要干不干的时候再裹,那不就粘上了嘛……再裹纱布,再裹好几层;再刷、再裹、再刷……如此数十层!最后,描金画像。

这就等于给这个泥塑的大佛像做了一个壳子!最后,外面有个纱布壳子……还很厚;然后呢,彩绘描金;然后,把里头的那个木架子和泥掏空,这样儿就形成了一个大佛像!而且,这个佛像就是一个佛像壳子……把泥掏空啊!木架还留在里头,不然那个就塌了。

这个佛像挺轻,就……方便抬!这种方法就叫“夹贮造像法”,又叫“脱空法”,在元朝的时候儿很流行……叫——脱空法、脱纱法;又叫——紫纱脱胎造像……到明朝的时候叫“紫纱脱胎造像”,都一样!都是用这种方法做的。

这种造像,以前造了很多,但是传下来的非常少!原因很简单啊……就,现在很罕见,原因简单——因为,它是纱做的,里头木架子,它薄!它不容易传!你搞不好,“砰”就漏了……搞不好,“砰”就漏了!那么,老鼠咬啊什么的……这种纱布的像传下来的很少。

雍和宫本宫东、西两侧的这“十八罗汉像”就是——干漆夹纻造像!就很少见啦……传下来还这么完整,还没有坏,就很少见了。但是呢,这种造像它的缺点就是——容易坏!而且呢,它颜色比较灰暗……你想,它是纱布啊,它落了灰你都不好擦,你一使劲给弄坏了,保留很不易。

夹纻法造像,也并不是都这么容易坏啊……夹纻法造像有两类:一类,叫“夹纱造像”;一类,叫“夹皮造像”。就是……夹皮呢就是方式是一样的,就是——把夹的纱换成羊皮。夹皮造像就非常不容易坏!这个蒙地有夹皮造像。但是,夹皮这个东西呢,你用羊皮你肯定要杀生啊……所以,它肯定不能用于佛造像!一般就是夹纱造像。

我们北京城内的佛教建筑和造像,我们上一课说——在元朝以前都是汉式的。梵式呢,是从元朝开始引入北京的。因为元世祖忽必烈,他在兴建北京城的时候,他邀请的是尼泊尔的雕塑家和建筑家,而且请了一大批藏传僧侣来北京建设元大都!从北京城的建构……大建构到小建构,到寺庙,到佛像……都受到了藏传风格的影响。元大都,据说就是按照藏传佛教的坛城建的。明、清两朝,虽然移开了元大都遗址,但是仍然沿袭了元大都的城市结构。

我们北京城内呢……妙应寺、白塔寺、大护国寺……这一些,包括里面的造像,其实都带有明显的藏式风格!明朝取代元朝以后呢,梵式造像就陷入了一段时间的衰落,造像就回归了汉化。我们看到的这个“十八罗汉像”就是汉化的!并且,这些造像进一步开始向世俗化发展。到了明朝以后,佛教信仰就非常地市场化了……就是为了适应市场和老百姓的需要,在造像方面呢,就不追求那些……嗯,那些这个很复杂的工艺,而追求表面的装饰效果,所以,从元朝以后啊,大型佛像就几乎绝迹了。

我们看——以前经常刻石窟,宋朝经常做大型木雕。从明朝以后,这种大型佛像就几乎绝迹了,都是这种小型的!我们看到这套“十八罗汉像”还算比较大了的,大部分都是小型的……各种质地的工艺佛造像。从明开始,佛造像的水平比宋,就下降了!

明朝佛造像最高水平在哪儿呢?在北京法海寺。北京法海寺是我们汉式造像最后的一个辉煌!就是……无论是造像和壁画儿,都非常地精美,保留得也比较好!我们可以说啊……就,叹为观止!

清朝统一以后呢,汉传佛像就进一步衰落了!我们看到的——做得相对比较好的,就是梵式造像……汉式造像就衰落了。但是呢,它的整体气度要比明朝更差!虽然,它的工艺上,在藏式造像上精细了,但是它为什么整体气势会更差呢?因为藏传造像跟汉传造像不一样!汉传造像是可以有艺术发挥的;藏式造像是不可以有艺术发挥的。

藏式造像有专门的三本经书,它必须按照《造像度量经》的规范去造,上面是有尺寸比例、有图的!你必须按那个造。所以,即使做工虽然越发精细,但整体造像的气度和风格就趋于古板。

嗯……清朝它还兴起了一个很坏的风气,这个风气从明朝就开始了……就是宗教实用主义。什么叫宗教实用主义呢?就是在造像的时候呢,就不太追求神似了,只追求形似……因为有《造像度量经》比着嘛,你必须要很……很象,呐!这种神态就差了。而且,出现了一种趋势叫“求数量不求质量”,就是……感觉上我只要造得多就好。包括唐卡,就出现了大量“千佛地式”唐卡,就是……一张唐卡上画好多佛。

所以,自清以后的寺庙,像什么五百罗汉呐、二十诸天呀、八大菩萨呀……在雍和宫里也有!十二大菩萨……十二菩萨殿……就特别多!就是觉得——我这个佛只要多就行!

而且你实用主义呀,也就算了……自清以后,这个重商主义还进入了佛像造像领域!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以前做佛像呢,是不计工本的!就是……铜塑……嗯,石刻!但是,明、清以后,连木雕都少!主要就是泥塑,然后有木雕。像什么大型石刻造像呀、铜铸造像……这种花钱的造像几乎绝迹了!偶尔有铜造像,那也是藏传的,而且做工如果你跟这个……元、明两朝比呢,也显粗糙!

唯一还能是一股清流的,保持住造像水平的,可以说,就是——雍和宫!它是皇家寺庙!包括我们看到的这“十八罗汉”的紫砂脱胎像。

1
查看完整版本: 相忘集027雍和宫27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