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无不怒古,山有欲飞峰。”初秋,滔滔怒江,热潮涌动,高黎贡山在左,碧罗雪山在右,任凭江水奔流翻卷、巨浪呼啸。峡谷间山风早已吹过千年,时间之河浩浩荡荡从远古走来,又气势磅礴地向远方流去,刹那间万山千水,归于一途。今年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69周年,让我们一同踏上这片热土,领略她的美丽与进步。
东上海之声FM.5国庆特别企划“穿越三江邂逅你”,中秋国庆小长假期间每天8-9点首播,17-18点重播。邀您一起聆听山海情深!
第二集
品味舌尖上的怒江
怒江是天然的植物基因库,丰富的植物资源和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怒江多元的饮食文化。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傈僳族一般是居住在高山峡谷地带,大部分地区地多田少,普遍有采摘野菜、野果、菌类或打猎来补贴食物的传统。而且怒江流域两岸的地理环境是高山深谷、密林陡坡,不仅造就了当地先民刀耕火种、采集狩猎的独特生产方式,而且还创造了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饮食文化类型。比如特别有历史的一道美食——石板粑粑。
怒族琵琶肉,漆油制作技艺,在年入选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侠拉、还有苞谷稀饭在年入选了怒江州第二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老窝火腿在年入选了怒江州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傈僳族手抓饭已经成为怒江大峡谷饮食文化品牌,也是很多人来怒江的第一餐,接待客人或者过节时,会在一个洗干净的簸箕内放切成小块的烤乳猪、土鸡、琵琶肉,荞米鸡肉拌饭和凉拌木耳、清煮南瓜、土豆及特色佐料等。
吃饭时,人们洗完手围着竹簸箕坐成一圈,左手为碗,右手为筷,先拈一片腊肉往左手掌上涂一层油,右手抓起自己想吃的东西放进左手里进行初步的组合,再喂进嘴里。
手抓饭
漆油,是漆树的果实——漆籽压榨出的油,然后经过冷却后成固体状,以固态的方式保存,因而也被称作“漆蜡”,是傈僳饮食中不可或缺的纯天然植物食用油。千百年来,傈僳族种植漆树,采摘漆籽,榨取漆油,食用漆油,漆油已深深融入到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
因为漆树中含有强烈的漆酸,所以很容易引起人的皮肤过敏。所以有些地方是不大待见漆树的,不过在怒江,漆树可是宝贝,因为除了一定量的漆酸,漆树还含有众多的天然生物活性成分,例如固醇化合物、芳香醇类、苯丙素类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目前漆树对中药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干漆被引入到中药材的领域,在中药制剂中作为化瘀、通经、驱虫、镇咳的药材成分存在。在怒江,用特有的漆油工艺,榨出的漆油,被认为是有着对身体非常大的好处的,于是漆油鸡就成了这里上好的补品。
漆油
文字:米兰夕颜晓燕
编辑:邹莹
*转载自浦东发布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