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造像在佛教诞生约三四百年后,中华祖先经西域将佛引进中土,至今已经有两千载,下面收集一些保留下来的佛造像,从造像可以分析造像的历史、风格及异同点。
南京栖霞山石窟阿弥陀佛造像南朝刘宋
四川成都万佛寺出土南朝石雕阿弥陀佛像龛
北魏石雕造像:阿弥陀如来三尊石碑
尺寸:H..5cmW.96.5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这是一尊北魏时期的如来三尊石碑,主尊阿弥陀如来法相慈悲庄严,头顶涡纹发髻高隆。左手施与愿印,右手结无畏印,赤足立于莲花法座之上。左右二侧各有一菩萨侍立。三尊头像背光中央均为莲叶,面相也基本相似,均为方形,面容清秀、体态端庄。面露微笑,俯首下视,神情祥和亲切。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第44窟西魏彩绘泥塑--阿弥陀佛的微笑
此像是麦积山塑像中的精品;正壁主尊阿弥陀如来头顶涡纹发髻高隆,容貌端庄润秀,肌肤细腻,蛾眉风眼,双耳垂肩,鼻高梁直,薄唇小口,眉目清秀。风眼下视,嘴含笑意,神态慈悲安详,穿双领下垂汉式袈裟,衣饰厚重,衣纹清晰,层层叠叠,自然流畅。左手结与愿印,右手施无畏印,呈自在姿安住于法座之上。
西魏造像:阿弥陀佛方型佛龛
尺寸:H.12.7cmW.10cmD.5.9cm
蛇纹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这是一尊西魏时期的四方形微型佛龛,四面均浮雕有佛像,正面前后为阿弥陀如来三尊像,二侧浮雕有小型佛像。主尊阿弥陀如来面相慈悲庄严,左手施与愿印,右手结无畏印,赤足立于莲花法座之上。法座莲花叶瓣肥大圆润,阿弥陀如来上方刻有华盖,二侧垂有吉祥蔓枝装饰物。观世音菩萨和势至菩萨侍立左右二侧,形成西方三圣接引图。
东魏石雕《西方三圣》
高度61cm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藏
北齐彩绘石雕阿弥陀佛立像赏析
规格:68.6x15.9x11.4cm
美国伯明翰艺术博物馆收藏
隋朝年河北崇光寺《阿弥陀佛大理石像》
规格;×cm
大英博物馆藏
阿弥陀佛大理石像。来自中国北部,河北省,韩翠村,崇光寺
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大部份中国雕像都是佛像。隋朝(公元-年)的两代皇帝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据史料记载,他们曾创造和修复了许多佛像。这尊阿弥陀佛大理石像(又被称为西方极乐世界的佛陀)就是其中的一件作品。根据莲花基座上的铭文可知,这尊大佛于开皇5年(公元年)被供奉在河北省韩翠村的崇光寺。佛像的双手已经丢失,但是右手臂可以向上抬升,手掌向外做出保证的手势(佛语中的施无畏印,abhayamudra)。左手位置较低,做出慷慨大方的手势(佛语中的与愿印,varadamudra)。阿弥陀佛大理石像外形非常坚固,佛衣有非常平整的褶皱,具备隋朝佛像的典型特征。
隋代开皇十三年范氏造像:阿弥陀佛祭坛
规格:像高76.5cm底座:34.4x30cm
青铜铸造十九世纪后期在河北赵州桥附近出土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
这是一组来自中国河北著名的赵州桥附近出土的隋代金铜佛群像,此群像为隋开皇十三年(公元年)范氏造像。是由一佛、二菩萨、二声闻、二缘觉、二力士一铺九尊构成。此像于十九世纪后期在河北赵州桥附近出土后,曾被当时的两江总督端方收藏,端方为清末官吏,满洲正白旗人,文物收藏家,年端方被起义新*杀死。端方死后,此件曾流落日本,年即入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但博山香炉,蹲狮、力士等分铸井靠插榫连接的构件则是25年后(年)才最终补成完壁。
上海博物馆藏隋代青铜阿弥陀佛三尊
唐显庆二年造阿弥陀佛造像碑
北宋石阿弥陀佛坐像,面相长圆,高肉髻,外穿右袒袈裟,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
通高37.5厘米
洛阳白马寺藏元代干漆夹苎阿弥陀佛像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15世纪明代木雕-骑孔雀的阿弥
规格H.55.2cmW.15.9cm
孔雀是阿弥陀佛的座骑
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15世纪明代宣德造像《无量寿佛坐像》
尺寸:25.4x18.4cm
镀金铜合金
飞鸟时代仿中国北齐时代佛像:阿弥陀如来三尊像
阿弥陀佛像高28.4cm
观音菩萨像高21.1cm势至菩萨像高21.3cm
日本重要文化财3尊青铜铸造镀金
东京国立博物馆
铜版制锤鍱:阿弥陀三尊及僧形像
尺寸:39.0×32.3cm
飞鸟时代7世纪东京国立博物馆
主尊阿弥陀如来发髻高隆,呈磨光肉髻。五官端庄,法相慈悲庄严。身着通肩式袈裟,双手当胸结说法印,双足结跏趺座安住于莲花月轮之上。衣衫轻柔贴体,通身饰有U形衣纹,尚有犍陀罗造像风格痕迹。
在阿弥陀如来左侧侍立“西方三圣”之一的观世音菩萨,头戴宝冠,顶有清晰的化佛。阿弥陀如来右侧侍立着“西方三圣”之一的势至菩萨,头戴宝冠,顶有净瓶。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及势至菩萨形成我们熟悉的“西方三圣”。“西方三圣”的头光均由跳动的火焰形成的圆环组成。在阿弥陀如来与二大菩萨的间隙处,露出二尊面向阿弥陀如来,双手合掌的比丘上半身。
整体造像制作精湛,人物形象清晰生动,是法隆寺所存锤鍱作品中最为精美的一尊。此造像表面尚残留有类似镀金的痕迹。
日本八世纪橘夫人造阿弥陀佛三尊像
五劫思维阿弥陀如来坐像:13世紀木雕日本东大寺阿弥陀堂供奉
镰仓时代木雕像高cm
五劫思维阿弥陀如来坐像指阿弥陀佛五劫期间思惟。即阿弥陀佛在因位为法藏比丘时,于发四十八愿前,曾有五劫期间之思惟。又五劫思惟之阿弥陀佛像,称为五劫思惟弥陀。其中,日本奈良东大寺所藏者传系善导大师所作,其像趺坐莲花座,二手合掌,目半合,作沉思之状,头发呈圆网形。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七下)载:‘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超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
这尊供奉在在东大寺劝进所阿弥陀堂里的“五劫思维阿弥陀佛”,头的螺髻(佛陀的三十二相之一)是呈圆网状形。虽然是表现法藏比丘五劫长时间的艰苦冥想的形象,但我们看到法藏比丘的脸形是方圆饱满的娃娃脸,略露笑意,还带有一些幽默感的样子。这尊“五劫思维阿弥陀佛”是日本表现五劫思维如来主题的代表作品。十分珍贵稀有。年公庆上人修建了东大寺劝进所,劝进所内同时建立了阿弥陀堂,五劫思维阿弥陀如来坐像即供奉在劝进所阿弥陀堂内。
“一劫”是古代印度的长时间的单位,年一次从天上有天女下来用羽衣抚摸一次10公里的四方的岩山。每一百年重复一次直至将岩山磨损掉的时间为一劫。
回头阿弥陀如来像:日本浄土宗西山禅林寺派总本山永观堂藏
约12世纪平安时代后期-镰仓时代初期重要文化财木雕像高77cm
平等院凤凰堂供奉的主尊:阿弥陀如来坐像十一世纪定朝遗作
日本国宝十一世纪平安时代木造、漆箔像高:.8cm
日本平安院凤凰堂中供奉的这尊十一世纪镀金木雕---阿弥陀如来坐像,是十一世纪日本雕像史上著名佛像艺术家定朝的晚年杰作,也是他存世的唯一的遗作。此像采用了“寄木造”技术,即分块雕刻制作,然后通过粘合拼接组装而成。因其高超的雕刻和粘合技术,使整尊佛像通体形成光滑优雅的流线型。此像以形式上惊人的完美和神态上的宁静优雅成为日本雕像史上空前绝后,难以逾越的高峰。其所塑造佛像具有面部圆满祥和,纤细优美的特征,此一风格被称为‘定朝式’,成为日本平安后期日式雕刻风格的主流,被后世尊为典范。
日本MOA博物館:12世紀平安时代佛像《阿彌陀佛坐像》銅鎦金
整体高度:86.4cm佛像高度:50.6cm
阿弥陀如来坐像:十二世纪彩绘木雕
日本平安时代后期像高:.5cm
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阿弥陀如来形体丰满,发髻高隆,面相圆润完美。眉间呈白毫相,双耳垂肩,双目微垂,五官端庄,法相庄严。神态宁静优雅,慈悲安详。身着袒胸露右臂袈裟,褶纹真实,薄衣贴体,做工精细。双手结上品上生印,即两手的食指与拇指相触,呈金刚跏趺坐。
此像采用了十一世纪日本流行的“寄木造”技术,即分块雕刻制作,然后通过粘合拼接组装而成。因其高超的雕刻和粘合技术,使整尊佛像通体形成光滑优雅的流线型。此像具有面部圆满祥和,做工纤细优美的特征,为日本平安后期日式雕刻风格的主流‘定朝式’风格。
16世纪日本安土桃山时代《阿弥陀佛坐像》
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
规格:x97cm
木雕镀金
日本镰仓时代木雕佛像珍品大英博物馆藏13世纪阿弥陀佛立像
高:96cm木雕镀金
大英博物馆藏日本江户时代木雕-阿弥陀佛坐像
规格:高98cm宽65.5cm厚57cm
来自日本大阪市大莲寺
统一新罗时代:金铜阿弥陀佛立像
金铜像像高17.1cm
江原道江陵市南项津洞寒松寺址出土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
阿弥陀如来立像
八世纪朝鲜统一新罗时代造像
尺寸:H.16.3xW.8.5xD.8.0cm
镀金青铜
哈佛艺术博物馆/赛克勒博物馆收藏
这尊精美的镀金青铜阿弥陀如来立像是八至九世纪朝鲜统一新罗时代造像,阿弥陀佛发髻呈磨光状,肉髻高隆,面相清纯圆润,浓眉长目,双耳垂肩,面带微笑,神态慈悲安详,现年轻形象。左手结与愿印,右手施无畏印,身着佛衣,赤足立于双层莲花月轮之上。
韩国国宝第80号
公元年统一新罗时代纯金阿弥陀如来立像
高14厘米
韩国庆州九*里狼山的东北侧山麓三层石塔出土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
韩国国宝27号
8世纪统一新罗时代佛国寺《阿弥陀如来坐像》
金铜佛像高厘米
高丽时期的史书《三国遗事》中记载,景德王(~年)十年,公元年,国相金大成为了现世的父母而建造了佛国寺,又为了前世的父母建造了石窟庵(国宝24号)。这是佛国寺极乐殿所供奉的阿弥陀如来坐像。
纯金阿弥陀如来坐像
韩国三国时代金铜阿弥陀如来立像
像高17.4cm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
尼泊尔造像《阿弥陀佛坐像》
鎏金铜《阿弥陀佛坐像》
13世纪
鎏金铜《阿弥陀佛坐像》
高21厘米
本文来源:旃檀精舍
北京大学佛教遗产与佛寺建筑
专题研修班
(首批招生时间:年11月20日-年12月20日)
研修班课程从佛教文化与历史、石窟寺和佛造像、佛寺建筑与遗产保护、当代佛教生活与建筑设计、佛寺考察等多个版块由各领域权威专家授课,解读中国佛教遗产和佛寺建筑的核心内容。基本课程如下:
版块一、佛教与宗教哲学
1
佛教哲学
2
中国佛教史
3
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
4
在观念空间中建筑信仰-历史视角下的道教文化的诸面相
5
佛学与宗教哲学
版块二、佛教建筑遗产
1
中国佛教建筑遗产概述
2
中国早期佛教寺院布局
3
辽金时期佛教寺院建筑
4
汉传佛教寺院空间格局与建筑配置
5
藏传佛教寺庙保护实践
6
佛教园林
7
宗教场所文物建筑保护管理
8
佛寺中的塔
9
明清佛寺建筑和寺庙造像
版块三、佛教石窟寺
1
中国石窟寺概述
2
印度佛教石窟
3
云冈石窟的历史艺术
4
云冈石窟的营造体系
5
龟兹石窟
6
河西石窟
7
龙门石窟
8
麦积山石窟
9
南方石窟
版块四、佛教造像与佛教美术
1
中国佛教造像艺术
2
壁画里的佛教世界
3
中国传统佛教造像与宗教仪轨
4
印度早期佛塔与佛教美术
5
中国佛教经典文物鉴赏
版块五、寺院设计专题
1
当代寺院设计
2
佛寺建筑设计
3
寺院日常生活考察
4
设计练习
5
设计讲评
版块六、考察实践
1
藏传佛寺-雍和宫考察
2
考察:法海寺考察
3
观展:中国古代造像展
4
寒山寺考察
5
虎丘塔考察
6
云冈石窟考察
7
麦积山石窟考察
8
佛教遗产考察佛教遗产考察
9
华严寺、善化寺考察
报名方式
报名马老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