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家名作赏析不二之婚百嫁讲坛婚礼指南极 [复制链接]

1#
李者也:将“冷诗集”“冷讲坛”写成“热销书”,20年来曾影响中国数百万人的婚礼

如果要问近20年来,对中国新人婚礼影响最大的诗人和诗歌是谁?

毫无疑问,不论从作品数量还是作品质量来看,李者也都在入选之列。

本编辑的婚礼、以及我所知道的周围亲戚朋友的婚礼,多多少少都曾经受到过他的影响。

李者也描写婚礼的诗歌,汇总为诗集书籍《婚嫁姻婣:百嫁讲坛婚礼指南极简史》。当然,这是比较“阳春白雪”的书名。

后来,据说,这本书后来推向市场时,更名为“下里巴人”的通俗版书名《不二之婚:百嫁讲坛婚礼指南极简史》。

即便你一时想不起来这本书的书名及其作者,但却应当记得自己或者亲朋好友的婚礼过程中,曾经读过、引用过下面这些描写婚礼的唯美浪漫诗歌名句,比如:

新之婚

文/李者也

天地之间乾与坤,人伦之道始于婚。

一夕结发夫与妻,一世同行吾与君。

缘似佳酿贵其陈,情如花开在其新。

婚者,合二姓之好也,订之媒与姻。

婚者,上以承祖裔也,续之古与今。

婚者,下以继后世也,传之子与孙。

交杯之酒虽则浅,其爱却似沧海深。

互诺之言虽则轻,其意却似重千钧。

融融兮,但若心阁暖,四时皆为春。

自此相守不相弃,直至白头敬如宾。

纵使天荒地老处,缘定三生坚不分。

新之娘

文/李者也

鸳兮鸳兮寻其鸯,凤兮凤兮求其凰。

有彼佳人水一方,君子思之金屋藏。

或为两小无相猜,竹马青梅走其床。

或为少年遇豆蔻,琴瑟悦之音绕梁。

今夕何夕恰良辰,迎而娶之拜于堂。

白马驾车载之来,何计道路阻且长。

更未尽,夜未央,明月挂于柳之旁。

红衣红袖花之烛,红妆红颜洞之房。

伊之貌,沉鱼停其游,落雁止其翔。

伊之德,九辰淡其光,三星失其芒。

若言美人如美玉,嫁妇是其琳之琅。

新之郎

文/李者也

婚之围城殿之堂,女为其阁男为墙。

若欲夫妻成其家,必应乾坤合阴阳。

郎之才,女之貌,天作之合凤求凰。

新郎者,王子驾白马,白雪迎于堂。

新郎者,金屋藏佳人,爱巢筑洞房。

新郎者,乘龙偕弄玉,快婿东之床。

或为公子世无双,百挑玉树临风扬。

或为硬汉铁之骨,千里劲骑戍关防。

或为文韬博学士,万卷诗书胸中藏。

此生愿得君之心,风雨无阻前路长。

良人良人应莫忘,记取初名是人良。

宜婚宜嫁

文/李者也

佳人如玉颜如画,君子求之以卜卦。

或闭月,或羞花,或为嫣然或为姹。

或沉鱼,或落雁,或为妩媚或为飒。

娉娉婷婷婀婀娜娜姽姽婳婳奾奾娅。

情人眼中皆西子,何须投签论高下。

家兮家兮望其女,女兮女兮向其嫁。

证婚词

文/李者也

琴瑟之鸣心弦动,秦晋之好良缘定。

鸳兮鸯兮悦两情,凤兮凰兮合二姓。

灼灼桃花人面红,绵绵瓜瓞子嗣众。

祝,白头以偕老,举案齐眉如宾敬。

宜室宜家宜嫁娶,谨以此言为之证。

主婚词

文/李者也

月老之线鸳鸯谱,父母之命媒妁卜。

前世千年百轮回,有情终成眷之属。

今夕何夕兮?花好月圆红烛映高府。

今日何日兮?琴瑟和鸣笙歌奏钟鼓。

今岁何岁兮?良辰佳期三星照吉土。

二姓之合婚与姻,一家不分吾与汝。

寄语知,夫妻同船渡,协力划桨橹。

寄语知,夫妻同檐居,齐甘且共苦。

寄语知,夫妻同路行,相扶以为伍。

白头偕老无它策,同心系其基之础。

愿尔新婚如堂燕,纵遇风雨亦无阻。

祝婚词

文/李者也

盛典应须佳期度,良缘必当妙语祝。

今夕花开何人庭?今夜月照何人户?

东来紫气集如海,汇而成流向此处。

嘉之宾,贵之客,举金樽,倾而诉。

祝尔兮,长开并蒂莲,喜结连理木。

祝尔兮,情似金盟坚,爱如磐石固。

祝尔兮,执手以偕老,白头不相负。

三之茶,六之礼,凤凰有谱非凡物。

明之媒,正之娶,鸳鸯不乱太守簿。

结发夫妻如美酒,愈久愈醇藏四库。

愿君好运无穷尽,但知是福不知数。

宜室宜家

文/李者也

人之生于苍天下,男之为娶女为嫁。

日暮而宿屋之舍,晨起而耕穑及稼。

外则事于田或猎,内则织于布与幏。

上有片瓦下有豕,此身居处是吾家。

宜耕宜幏

文/李者也

男耕于外门之户,女织于内绢之布。

情似嫁衣应簇锦,心如婚纱只求素。

万物之居皆有巢,夫兮妇兮同力筑。

红尘世间人何归?家在巾帼须眉处。

求婚之戒

文/李者也

真金必经千般炼,真爱亦须百度验。

男如山,其盟固而坚,相守至石烂。

女似水,其誓唯而美,沧海枯将断。

若欲前缘定三生,应以信物作证见。

恒久远,永流传,时光不灭戒之钻。

天纵荒,地虽老,不许情随星空暗。

轮回深处拂其尘,君我之名犹可辨。

同心之锁

文/李者也

良缘必应问因果,心扉欲启先解锁。

金石为开终眷属,情路何论坎与坷。

二人若至同德处,一庭不分卿与我。

天作之合天将佑,地设之婚地亦佐。

定情之镯

文/李者也

爱虽如仙滥则魔,总须港湾停而泊。

弱水三千纵其多,吾仅取之一杯酌。

定之情,信之物,佳缘凝于玉之镯。

山盟海誓执子手,不许光阴侵而夺。

交杯之酒

文/李者也

女如水兮男似酉,调而和之即美酒。

况值新婚大之礼,将欲饮之论樽斗。

交杯者交心,同枕者同德,配之偶。

今夕丽人非罗敷,此夜公子不姓柳。

收拾岁月入佳酿,执子一世以相守。

改口之茶

文/李者也

滴水报恩沧之海,寸草应谢春之彩。

老吾老,以及君之老,一茶敬而改。

南山有木皆为寿,东流有波慷且慨。

婿兮媳兮恭而孝,父兮母兮和而蔼。

姻之良缘百年好,家之古风千秋载。

执子之手

文/李者也

地难老,天非荒,海不枯,石未僵。

人生若到情深处,何须山盟誓沧桑。

今之所爱应惜怜,莫令其心因君伤。

执子之手与子老,不许岁月染风霜。

嫁之妆

文/李者也

情虽无价婚有纲,娶必聘礼嫁必妆。

风花雪月女之神,亦须人间烟火光。

琴瑟和鸣雅之音,碗碟交响华之章。

上可厅之堂,下可厨之房,温之乡。

心有真爱居有粮,不惧岁月染风霜。

嫁之衣

文/李者也

盛典应择佳之期,大婚当披嫁之衣。

素纱素丝如雪洁,红妆红烛似霞滴。

如玉佳人今世怜,无双公子此生惜。

岁月深处白头时,犹然不染尘之积。

车马迎之

文/李者也

盛典必应重且隆,愈是大婚愈应浓。

谁家闺秀欲出嫁,何人娶之车马迎。

有情不须豪且奢,但愿执手与子行。

君我此生共一驾,风雨无阻路之程。

钟鼓乐之

文/李者也

心弦若动必为音,情至深处应为婚。

公之主,王之子,今夕红烛照金樽。

一曲凤求凰,佳人对其郎,敬如宾。

此生琴瑟两不厌,时时弹之时时新。

洞之房

文/李者也

乾坤必应合阴阳,一如凤兮求其凰。

若可得妻娇若花,须筑金屋以相藏。

妇似扉与窗,夫似柱与梁,洞之房。

婚房者,非在气之阔,而在人之良。

无爱豪门是寒舍,有缘简居亦华堂。

高宅之内深之府,广厦何如有情郎。

……

……

等等等等。

百嫁讲坛:新颖有趣的诗词与文史、诗词与婚礼的有机结合和尝试

中央电视台有个著名学术节目叫“百家讲坛”。

李者也既是当代知名诗人,也是一位讲座学者,是“百场诗词公益讲座”主讲人,其讲座涉猎广泛、风趣幽默、生动精彩。本书就是其有关婚恋讲座的整理文稿。

李者也曾经在讲座中,多次讲解关于新人应知的婚礼文化历史必读、婚礼注意事项、婚礼冷知识、婚礼禁忌避讳、中式婚礼要点、西式婚礼流程、中西结合婚礼礼仪,等等文史知识。

由于“家”与“嫁”音近、字近,所以,李者也先生风趣幽默地将自己关于婚姻文史知识和诗词艺术的讲座,称为“百嫁讲坛”。

精选李者也广受欢迎的关于描写婚姻的作品,写尽了中国人婚礼中涉及的几乎全部领域。

书中辑录的许多诗歌作品,自多年前发布以来,传播迅速,影响广泛,成为当前中国年轻人情书中、婚礼中引用率、出镜率极高的作品之一。

一位著名诗人、讲座学者写的“婚礼诗意指南和百嫁讲坛”书籍,肯定区别于其他“文字搬运工”编纂的类似书籍。

该书既有相应的文史理论高度,同时也有一定的实践指南作用;尤其是其有关的诗歌作品,连文学巨擘宗师金庸、余光中、流沙河、二月河、鲍尔吉·原野等诸位先生,都赞誉有加,曾亲笔题字寄语,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和水平。

实践是检验作品的标准之一。

据说,李者也先生的这本《婚嫁姻婣:百嫁讲坛婚礼指南极简史》(“阳春白雪”版原书名)、《不二之婚:百嫁讲坛婚礼指南极简史》(“下里巴人”版通俗书名),多年来累计读者多万人,销售50多万册。

下面,本栏目从该书中节选几个章节,以飨读者:

婚礼彩聘篇

定婚娶亲送什么彩礼:聘礼极简史

“彩礼”古时候又称为“聘礼”。彩礼历史悠久,早在西周就有关于彩礼的文字记载。

《礼记》:“男女无媒不交,无帛不相见。”这在西周被严格执行,因为这关乎贵族的面子。

先秦时期的聘礼,代表性的是“俪皮”,即一对鹿皮;以及大雁,因为大雁成双成对,是夫妻象征,一只去世,另一只也会哀鸣随之而逝。

后来,大雁越来越少,不好捕捉,于是以鹅代雁,称为“雁鹅”。

到了汉代,聘礼开始复杂起来,出现了“聘礼三十物”,包含羊、大雁、白酒、清米等,象征着五谷丰登,衣食无忧。

大唐盛世,流行“聘礼九物”:干漆、棉絮、阿胶、合欢、嘉禾等。这些物品寓意夫妻如胶似漆,家和万事兴,给婚姻增添好彩头。

唐代婚娶不是有钱就能大肆铺张的,《唐律》对聘礼进行了严格规定,超过规定就是逾制。

宋代,以茶订婚,男方送聘礼称之为“下茶”,女方接受聘礼称之为“吃茶”,洞房之时称之为“合茶”,这就是“三茶之礼”。

元代,聘礼有了蒙古特色,出现了牛马牲畜。

明清,聘礼以钱财为主,还包括金银首饰、糕点、白酒、鱼、肉等。

近代,“彩礼”的叫法取代了“聘礼”。

50年代“四个一”:床、被、脸盆、热水壶;60年代“三十六条腿”:家具加起来36条腿;70年代“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录音机;80年代“四大件”:冰箱、电视、洗衣机、录音机;90年代“新四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

年之后,彩礼以金钱为主,频频出现“天价彩礼”,成为婚姻“难以承受之重”。

婚礼花车篇

趣味婚车极简史:从马车到花轿再到轿车

古代结婚,除了最原始的抢婚什么交通工具都不用之外,最早的新娘代步工具应当是马车。

不论中国还是西方,结婚用马车都是传统。

尤其在中国,“马车”比“骑马”的历史都悠久。为什么?因为,马虽然出现很早,但骑马必备的“马鞍”“马镫”,却直到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时,才发明并推广开来。

在没发明“马鞍”“马镫”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国的马匹只能拉车,无法骑乘。贵族出行,包括结婚,只能驾驶马车,不可能骑马。

直到一种新的代步工具“轿子”出现。据《史记》记载,早在西汉就出现了轿子(叫作“舆”)。但轿子出现后,长期只能皇室专用。

到了南宋,宋高宗赵构逃亡途中,在浙江宁波四明山被金兵追赶,幸得一女子巧计救命。后来,南宋政权稳定后,赵构为感谢此次救命之恩,就颁布圣旨,允许宁波一带的女子出嫁时使用皇室乘坐的“花轿”(即“半副鸾驾”的待遇)。

后来,放宽到全国女子出嫁都坐“花轿”。由于起源于宁波四明山,所以又叫“四明花轿”。

清末民初,在上海等大城市,由于从东瀛输入的人力车(俗称黄包车)更轻便快捷,一些跟潮流的新娘就用装饰花俏的人力车代替花轿。

再后来,自行车出现,就流行新郎骑自行车、新娘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迎亲结婚的潮流。

再后来,随着时代进步,拖拉机、卡车、客车、面包车等更先进的交通工具出现,不同时代的新娘结婚,就曾经把这些作为婚车,这在当时的照片、宣传画、挂历中可见踪迹。

直至今日,新娘出嫁使用各种豪华汽车,又称“轿车”“花车”,历史渊源就是古代新娘子的“花轿”。

一拜天地篇

中式婚礼为何要“一拜天地”及要点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是中式婚礼最常见的标志性符号。

那么,结婚为什么首先要“一拜天地”呢?

因为,在我国传统观念中,婚姻具有非常神圣的意义,是承天地阴阳之性结合而成。

它来自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道教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蕴含着“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观点。

儒家也称“男女之义,婚姻之礼,天地之道,人伦之本也”。有男女婚姻,才有父子,才有君臣,即伦常礼义、社会组织都基于婚姻。

既然是秉承天地阴阳之意而结成夫妇,自然要在婚礼中拜谢天地。

同时,也借助“拜天地”仪式,请天地作为证婚人,彼此定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

古代,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人们认为既然已经在天地面前拜谢致意、发下誓言,那么,抛弃和背叛婚姻誓约是违反天道。

这一点,在西式婚礼中也一样,只不过,西式婚礼不叫“拜天地”,而是在教堂里“拜天父”“拜上帝”,并请牧师神父作为见证人。

实际上,古代不是“三拜”,而是“四拜”,在拜天地、拜高堂之间,还有一个“拜祖先”。

后来,结婚越来越向喜庆发展,认为在欢乐喜庆的婚礼摆上祖先的祭祀灵牌,混淆了红事、白事界限,就把婚礼现场“拜祖先”,改为婚前一天就到供奉祖先灵位的祠堂或墓地报喜告慰。

今天,往往进一步将“三拜”简化为“两拜”,取消“一拜天地”,拜过父母和夫妻对拜后就算完成。或许正是由于少了这份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心,才把姻缘看的过于随意,离婚率居高不下。

二拜高堂篇

中式婚礼“二拜高堂”的历史及禁忌

中式婚礼中的“二拜高堂”,意思就是拜谢父母。

为什么拜父母称为“拜高堂”?

《说文解字》:“堂,殿也。”也就是说,最早的堂和殿是一回事儿。

但从唐代之后,“殿”专门指帝王的居所,叫“金銮殿”,就与“堂”就区别开了。

老百姓住的屋子,正房称为“堂屋”。

“高堂”(堂屋)本意是指父母居住的地方,处在家庭正中的位置,是一个比较有地位的地方,比其它房间高一些。

古代尊重父母,故称父母为“高堂”。

“高”字,表示尊敬之意。

结婚拜父母,是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因为没有父母就没有今天的自己,这是中华孝道的重要体现。不孝之子遭人唾弃,所以,结婚必拜父母。

但是,西方婚礼只拜“天”(天帝、上帝),不拜父母。为什么?因为西方基督教认为,人都是上帝的子女,父母与子女是平等的,都是上帝的子女,因此结婚不拜父母,只拜上帝。

但孝道在中国深入人心、不可撼动。所以,中国化的西式婚礼中,往往进行本土化改造,加入拜父母的环节。

婚礼拜父母环节,要么采用古代的磕头(叩首),要么采用近代改良的鞠躬,都可以。

那么,磕头或者鞠躬,应当是几次呢?

可以是三次,显得隆重。古代讲究“三拜九叩”,三次对应“天时地利人和”。

也可以简化为一次,磕一个头,或鞠一个躬。

但不可四次。因为“神三鬼四人一个”,一次敬人,三次敬神,四次敬鬼。因此,对人致敬,一个是正常,三个是抬举,都可以,不可四个。

夫妻对拜篇

夫妻对拜的中西区别及五项注意

中国人结婚习俗,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在这三拜里面,顺序一定不能出错。

这是因为,拜天地、拜高堂都是新人对天地和父母的感恩,拜者与被拜者地位并不对等。

而“夫妻对拜”是对等的,拜者与被拜者要“对拜”(互拜),表示互相尊敬。

把夫妻对拜放在最后,并不是说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它是最重要的,是压轴大戏。

它是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的区别之一。

西式婚礼也有拜,但不是“对拜(互拜)”,而是“单拜”,新郎单膝下跪新娘,新娘不回拜。

夫妻对拜,有很多讲究、技巧和注意事项:

(1)必须是跪下叩头吗?古代是如此;但现在很多中式婚礼进行了改良,把跪拜变成了鞠躬,更加简便易行、便于行礼。

(2)夫妻谁拜的更深一些?古代女方拜得更深,因为男尊女卑。现代,男的应当拜得更深,因为新郎的服装比新娘更容易深拜或者深鞠躬。

(3)夫妻谁先拜?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古代是新娘先跪拜,后起;男后跪拜,先起。这体现了古代男女不平等的色彩。后来,逐渐演化为现在的夫妻同时互拜,不分先后。

(4)夫妻如何站位?古代,中华文化以东为首,所以拜堂时新郎跪于东,新娘跪于西,不可错位。现代,男女平等,不分站位。

(5)夫妻谁先起身?古代,男的先起身,女的后起身。现代,不分先后,但司仪为增加气氛,往往以“谁先起身(抬头)谁洗碗”进行整蛊。

诗人李者也这本书作者是谁?

名句名作当然出自名家之手。

据了解,这本《婚嫁姻婣:百嫁讲坛婚礼指南极简史》(“阳春白雪”版原书名)、《不二之婚:百嫁讲坛婚礼指南极简史》(“下里巴人”版通俗书名)的作者,是诗人李者也。

这本书的畅销程度,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据说,这本《不二之婚:百嫁讲坛婚礼指南极简史》(原书名《婚嫁姻婣:百嫁讲坛婚礼指南极简史》),多年来销售50多万册,累计读者多万人。对此,只能感叹一句:名家名作就是不一样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