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甘而可
资料来源
《中国生漆》整理编辑
刘帅
犀皮漆是指在完成中涂的漆胎上打埝,层层涂色漆,干后经打磨抛光显露出美丽纹理的一种有悠久历史的漆器种类。犀皮,又作犀毗、西皮,近代南方称菠萝漆、波罗漆,北方称虎皮漆。虽古今、南北的称谓不一,然均指颜色斑驳夹杂,而表面磨平有美丽而流动纹理的一种漆器装饰技巧。1犀皮髹漆工艺的历史与古代犀皮漆器1.1文献中的记载:犀皮工艺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目前学术界认为安徽马鞍山三国朱然墓出土的犀皮漆羽觞杯(图1),和南京江宁孙吴大墓出土的是犀皮漆器,是最早的实物,但遗憾的是东汉至元代犀皮漆实物存世极少,除此之外,明代以前的犀皮实物,仅日本根津美术馆出版的《宋元之美》中收录的一件断代在南宋的犀皮漆盏托(图)。
安徽马鞍山三国朱然墓出土的犀皮漆羽觞杯(图1)
南宋犀皮漆盏托(图)这件盏托是否确实制于南宋尚无明确的证据,但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宋代确实是有犀皮制作的工艺的,且在宋代,犀皮制作的工艺还比较普遍。关于“犀皮”这个称谓的来源,说法不一:明*成《髹饰录》:“犀皮或作西皮或西毗……”。第一种“西皮”说:《因话录》:“髹器谓之西皮,世人误以为犀角之犀,非也。乃西方马鞯,自黑而丹,自丹而*,时复改易,五色相叠。马镫磨擦有凹处,粲然成文,遂以髹漆仿之。”这种是说犀皮漆受西方马鞯自启发、被马镫磨擦凹陷处有黑、红、*等色相叠,粲然成文,而后漆工仿制,故曰西皮。第二种说法是“西毗,毗者,脐也。犀牛皮坚有纹,其脐四旁,文如饕餮相对。中一圆孔,坐卧磨砺,色极光润,西域人割取以为腰带之饰。曹操以犀毗一事与人是也。后人髹器效而为之,遂袭其名。”以上两种说法,且不管哪种是犀皮漆名称的真正来源,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认为当时漆工在自然界或某种物体上发现“五色相叠”的自然纹理,觉得美观,进而学习模仿,创造出了犀皮漆制作工艺。“五色相叠”是指多种色漆反复髹涂,经打磨平滑后显现的犀皮漆纹理。南宋程大昌《演繁露》认为:“朱、*、黑三色漆,沓冒而雕刻,令其文层见叠出,名为犀皮。”其实经雕刻而“令其文层见叠出”应是指剔犀,因剔犀在施加雕刻前,漆面是单色的,只有在雕刻后在剔刻处的侧面才能看到朱、*、黑的平行纹理。而犀皮花纹的呈现则不需要刀刻,在被磨平的漆平面上便能显露“片云、圆花、松鳞诸斑。”在许多文献中也常常把剔犀误写作犀皮,这其实是名称表述的混淆。犀皮和剔犀是两种不同的漆器制作工艺。关于犀皮漆的色漆髹涂程序,杨明在《髹饰录》注中作了详细介绍:“摩窳诸般,黑面红中*底为原法。红面者,黑为中,*为底,*面赤、黑互为中、为底。”这明确指出,犀皮漆的古法制作是黑面、红中、*底。即*、红、黑三色反复髹涂,干后打磨,呈现出以黑色调为主要视觉印象的“黑面”犀皮漆。*成《髹饰录》说到:“犀皮……,近有红面者,以光滑为美”。(图3、4)*成对“红面”犀皮漆表示认同,评价“以光滑为美”。故而,红面、光滑面的犀皮漆的出现或流行,应是在明隆庆年间。
明*面犀皮漆攒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3)
清红面犀皮漆笔筒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4)《文物参考资料》一九五七年第七期载袁荃猷所写《谈犀皮漆器》⑸一文曾对犀皮漆作了详细的描述,文中说犀皮漆“表面是光滑的,花纹由不同颜色的漆层构成,或作行云流水之文,或像松树干上的鳞皱,乍看很匀称,细看又富有变化,漫无定律,天然流动,色泽灿烂,非常美观。”袁荃猷这段所描述的犀皮漆特点是正确的,与存世犀皮实物特征相吻合。(图5,6,7)
明犀皮漆箱王世襄先生旧藏(图5)
明柿型犀皮漆水盂甘而可藏(图6)
明犀皮漆圆盒王世襄旧藏(图7)
王世襄先生认为,犀皮漆似唐代就有,至宋更为流行。唐袁郊、甘泽谣(《太平广记》卷一九五)⑹中有“犀皮枕”的记载。宋人笔记中记载:“通都大邑中座落犀皮漆铺”。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提到“清湖河下戚家犀皮铺与游家漆铺并列”。说明在江南一带,犀皮漆器与普通漆器一样,是相当广泛而普遍的。然而现存的传世品与出土品尚少之又少,期待看到更多的明以前的犀皮器物面世,以窥见古代犀皮的真面貌。应当承认,在中国所有的漆器品类当中,犀皮漆器存世量是极少的,在大量有关漆器的书籍和博物馆漆器藏品中只有很少量地发现犀皮漆的存在,犀皮如同凤毛麟角般地稀有。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犀皮漆以色泽华美,肌理丰富而著称,其花纹不雕、不描而自然显现,纹理天然流动,妙不可言。其天然之美是其它漆器无法代替的。明人高友荆《燕市漆器歌》:“品题第一号填漆,再次波罗次剔红”。董其昌《骨董十三说》:“漆器……其佳者有古犀毗、有古剔红、有堆红、有戗金、有攒犀、有螺钿……”。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明代文人对犀皮漆的品评和推崇,把犀皮漆器名列漆器之首,或许代表了当时部分文人的审美时尚,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对犀皮漆的珍爱、重视程度。1.古代犀皮漆器述略提起古犀皮漆,人们自然会想到安徽马鞍山朱然墓一对犀皮漆耳杯,虽然那对耳杯纹理形状与我们认识的犀皮漆略显简单,纹理与色彩也不够丰富。但它显露出流动的自然纹理与今天我们看到的犀皮漆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能是犀皮漆制作初始阶段吧。汉至宋元很少再有犀皮漆器传世与出土,是什么原因造成有待考证,期待有新的发现填补这段空白。当然,学术界也有学者对这对耳杯是否归属犀皮漆门类存有质疑。我们只有通过历史上不同年代的犀皮漆实物特征和制作工艺的演变来找到它的发展规律。理顺它的脉络,也希望将来会有犀皮漆的出土发现和传世实物填补这段空白,为犀皮漆的研究提供更为确切可靠的依据。下面介绍几款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犀皮漆器,对其制作工艺方法和犀皮漆表面纹理的特点及漆层排列特征作一剖析,以求引起大家对犀皮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