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建筑材料知识大全分类超全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好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鉴真和尚与奈良三大寺林林瀚mr的博客

鉴真和尚与奈良三大寺

张怀林

日本国歌《君之代》唱道:“我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还真不是夸张,日本自从神武天皇于公元前年开国至今,已绵延传递了代,可从未改过朝,真算得上“万世一系”。

公元年,天皇迁都至平城京,也就是现在的奈良市,开启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奈良时代”。期间共历经八代天皇,其中有三位为女天皇。

这一时代是日本受中国盛唐文化影响最大的时期,派往中国的遣唐使、留学僧和留学生带回了大唐先进的文化艺术,以及建筑、工艺的制作技术,在奈良建寺、造像,制作堂皇的绘画及华丽的装饰艺术品,之后,又向全国各地推广。因此,奈良被称为日本文化艺术的摇篮,或者说,奈良是将中国文化艺术传播到日本全国各地的源头。

对于佛教及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与交流,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公元—年)曾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鉴真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终于公元年到达日本平城京(今奈良市),受到孝谦天皇和圣武太上皇的隆重礼遇,封号“传灯大法师”,尊称“大和尚”。鉴真在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授戒律及医学、建筑和雕塑知识。年10月4日,鉴真在奈良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

日本全国各地的佛教寺院不计其数,而年代久远、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几座寺院大多集中于奈良市,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三座:

东大寺?

东大寺又称“大华严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等,最初于神亀五年(公元年)由信奉佛教的圣武天皇建立。为效仿武则天在全国各地修建大云寺的做法,天皇在日本各小国建立了68所国分寺,而东大寺虽为当时大和国(奈良)的国分寺,实际上是全国的总国分寺。

当武则天在洛阳紫薇城造大佛铜像通天浮屠,在龙门奉先寺雕刻卢舍那大佛石像(图3)的消息传至日本(当时交通不便,消息传到日本已是50年后的事了),天皇于天平十七年(年),在东大寺开始铸造大佛,大佛铸成后,又于天平宝字二年(年)建成大佛殿。现在东大寺的伽蓝(qiélán,寺院)就是以正面宽57米,深50米、高49米的大佛殿(金堂)为中心(图1)。

图1东大寺大佛殿(金堂)

东大寺大佛殿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北京故宫太和殿高27米,仅为东大寺大佛殿的一半),殿内放置着15米高、用铜吨的卢舍那佛像(图2,这里允许拍摄佛像)。中国北宋开宝四年曾在山西五台山铸造过一尊高达8米的銅佛像,此佛是中国最高的铜铸佛像,目前已不存在。

卢舍那佛是佛教中三身佛之报身佛,象征智慧广大、光明普照之意。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的石雕像,高17.4米(图3),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尊卢舍那佛像。

图2东大寺卢舍那佛大銅像图3中国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佛石雕像

奈良大佛殿历史上曾两次遭焚,但不久即修复,造型、建筑结构基本循旧制,现存的大殿高、深均没有大变,惟宽度比初建时缩小了约三分之一。

东大寺南大门是其山门(图4),同样巍峨高大(对比门下人物,可看出门的高大),宽50米、高25米,作为寺院山门,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座。

奈良东大寺真正再现了中国唐代建筑高大宏伟的风貌。面对东大寺的建筑,我们似乎看到了当年大唐王朝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伟岸的帝国气派。

图4东大寺南门(山门)

在日本,神社和佛寺星罗棋布,十分有趣的是,神社建筑全都漆光灿烂,而佛教寺院木建筑却素面朝天,尽显岁月在木纹上留下的斑驳与沧桑。

鉴真和尚达到日本后,最初就是在东大寺设立戒坛,为天皇、皇室成员以及多名沙弥受戒,这里也是鉴真平时传授戒律的场所。

东大寺正仓院(图5),是个备受全世界艺术品收藏家们瞩目的地方,这里收藏了多件多年前来自中国唐朝、朝鲜、古印度、波斯等国及日本本国的艺术珍品。

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皇家寺院里往往都建立一个放置珍贵宝物的仓库群,称为“正仓院”,目前保留下来的只有东大寺这座由三仓组成的东大寺正仓院。东大寺正仓院面宽33米,进深9米,四墙以三角形切面木材拼成井字形叠摞而成,屋基高高架起,离地面3米高。仓内从左往右依次为北仓、中仓、南仓。

奈良时代派到中国、朝鲜的留学人员,带回来各种绘画、工艺品、乐器、书卷、生活用具和武器等物品,其中精品都献给了圣武天皇。圣武天皇驾崩后,光明皇太后(圣武天皇的皇后)并没有将天皇的遗爱之物埋在地下墓穴中,而是将多件宝物分批呈献给东大寺的卢舍那佛,由正仓院保存。这就使得大批多年前纸质、木质、纺织等易于朽蚀的珍贵物品得以完好保存至今,并大多成了举世罕见的孤品。

图5东大寺正仓院

在正仓院收藏的国宝级藏品中,有一件来自中国唐代的乐器——螺钿紫檀直颈五弦琵琶,(图6,图6-2是该琵琶的背面),这种琵琶在中国宋代时即已失传,目前该琵琶是世界仅存的一件直颈五弦琵琶,其材质之精良,制作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近年,日本有关部门使用了所能搜集到的最上乘材料,聘请了顶级乐器制作技工,花了8年时间才仿制出一件与此相近的琵琶。

图6嵌螺钿紫檀直颈五弦琵琶

图6-2五弦琵琶背面图6附图是中国克孜尔千佛洞第8窟的一幅壁画局部,图中飞天弹奏的就是直颈五弦琵琶。克孜尔千佛洞位于佛教东传的重要驿站古龟兹国,在今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库车县境内,是中国现存石窟中位置最西、开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第8窟建造于公元6至7世纪,画中的琵琶应早于正仓院琵琶一二百年,说明直颈五弦琵琶最早产自古印度地区,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在中国流行。图6附图中国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第8窟壁画图7是一块长厘米,宽厘米的羊毛花毡(图7-2为局部),也是来自中国唐代的珍贵藏品。这种毛织品如果随葬在地下是很难完整保留到现在的,中国目前也只有新疆极度干燥的地方出土过唐以前的织品残片。这块毛毡上的花卉和打毬童子图纹不是织出来的,也不是印染上去的,而是将事先染好色的羊毛梳理整齐,按照设计稿将其植入白色羊毛底子上,用帘子卷起来,施以重压,最后制成花毡。新疆出土的唐以前织品多为织锦,像这种技法制作的唐代花毡在中国已杳无踪迹。因此,这件唐代羊毛毡的存世价值弥足珍贵。图7中国唐代羊毛花毡图7-2打毬童子图——羊毛花毡局部正仓院有良好的文物保护设施和严格的保管制度:仓室悬空而建,避免了湿气和虫害对宝物的侵蚀;宝物入库时要在《献物账》上登记,《献物账》即写在麻纸上的宝物清单,在清单文字上面盖满密密麻麻的“天皇御玺”印章,谁也别想涂改一个字。图8是光明皇太后写在《献物账》卷首的一段文字,内容是寄托对圣武天皇的哀思和献宝的经过。正仓院一般人是不允许靠近,更不得进入的。至明治时代的年间,这些宝物只进行过12次清点曝晾。(现在宝物已移入水泥建造的新库房里)。从年开始,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最干燥的季节,分批对宝物进行一次秋曝,顺带对外公开展出,每次展品约60件左右。图8正仓院《献物账》年的“正仓院展”是第71回,适逢新天皇即位并更换年号,所以,这年的展览格外隆重,展品也最为精彩。展览在奈良国立博物馆和东京国立博物馆两地分三场展出,每场展出的宝物是不一样的。东京展中,还增加了法隆寺在明治时期向皇室献纳的部分宝物。展期20天,正仓院收藏展品展出41件(北仓14件、中仓8件、南仓17件,2件圣语藏),其中4件是第一次公开陈列。展品除了前面介绍的两件,还有制作精致、流传有序的金银平文琴,六扇举世罕见的鸟毛立女屏风,以及两把拨镂牙尺、玳瑁螺钿盒、镀金鹿纹三足银盘、紫檀金钿柄香炉、七条刺纳树皮色袈裟、衲御礼履……件件皆为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件藏品,每年只展出几十件,这次露面的展品,不知下次何年再见了。图9来自世界各地及日本的观众,排着长队准备参观第71回正仓院展。图9-2这次展览的说明书之一。中图为中国唐代平嵌螺钿圆漆盒,下图为中国唐代紫檀柄镀金香炉东大寺伽蓝中还有二月堂、三月堂(法华堂)、戒坛堂等殿堂,也都是东大寺早期的重要建筑。唐招提寺鉴真和尚到达日本不久,考虑要建造一座专门的律宗道场,于是,着手主持对新田部亲王的旧邸进行改造建寺工程。公元年,新寺院建成,就是现在的唐招提寺,为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之一。鉴真大师即移居该寺,唐招提寺便被尊为日本律宗祖庭,与东大寺的戒坛院并称为传布和研究律学的两大道场,鉴真被称为日本律宗之初祖。招提寺金堂(图10)是一座以唐代佛殿建筑结构为蓝本建造的殿堂,是一处珍贵的建筑遗存,但金堂并非出于鉴真之手,而是仰慕他的弟子们在鉴真去世之后所建造,同时建造的还有五重塔,后因雷击失火而烧毁。金堂殿内现供奉着高3.7米的脱乾漆鎏金卢舍那主佛坐像,两侧分别有高5.36米的千手观音立像和高2.03米的药师如来立像,皆木心乾漆造;三大佛像前还有梵天、帝释天两尊小像和四尊天王的木雕像,平安初期的一尊大日如来木雕佛像也放置在堂内。金堂及卢舍那佛像、千手观音像、药师如来像均被列为日本的国宝。图10唐招提寺金堂金堂后面是讲堂(东大寺的讲堂已毁,只遗留地基),是将8世纪初的平城宫朝堂整体迁移而来,如今反倒成为平城宫惟一的建筑遗迹,也被列为日本的国宝。讲堂内有一尊涂漆加色的弥勒佛像,佛像两侧有两个轿形的小亭,是当年鉴真师徒讲经之地。讲堂庭院里的藏经室,至今藏有多年前鉴真从中国带去的经卷。在金堂东北方有一座御影堂(又称“开山堂”)。鉴真晚年时,由弟子思托、忍基(日本高僧)等设计、塑造了一尊木胎干漆夹苎(中国传统技法)鉴真坐像,像高80.1厘米,彩色,造型逼真生动。现该像被列为日本国宝级文物,安置在御影堂内(图11)。图11鉴真大和尚坐像法隆寺法隆寺位于奈良生驹郡斑鸠町,故又称“斑鸠寺”,比东大寺、唐招提寺都要早,由圣德太子建造于奈良时代之前的飞鸟时代。法隆寺是奈良,也是日本规模最大、最古老的佛教建筑群,有日本古代的建筑博物馆之称。法隆寺由西院伽蓝和东院伽蓝组成,有40多座建筑物,保存着包括佛造像在内的余件珍贵文物,其中数百件为7-8世纪的艺术精品。西院迦蓝的金堂、五重塔、山门、回廊等是法隆寺年代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根据奈良文化财研究所对木质年轮的研究发现,金堂、五重塔、中门分别建于公元年、年和年以后,并采用了中国、朝鲜都未曾有过的非对称建筑布局。图12法隆寺西院的金堂法隆寺金堂重檐歇山顶,斗拱采用独特的曲线云斗、云肘木形式,体现着日本7世纪的建筑特色;镰仓时代对金堂修理加固时,在一层屋顶增加了四根有圆雕盘龙的柱子,以支撑第二重屋檐;金堂内安置有释迦如来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及一些日本佛教美术史上著名的佛造像。

图13法隆寺五重塔

法隆寺五重塔,方形,总高31.5米,塔刹上有九个相轮,高约10米左右,塔的房檐宽度从底层到顶层递减,第五层房檐的宽度只有底层一半左右。第一层内部四面分别安置一组雕塑群像,称作“塔本四面具”:东面是“维摩经”中Z文殊菩萨与维摩居士问答的场面;北面是释迦涅槃,印度八国王分受佛舍利的场面;南面是弥勒净土;北面是佛弟子为释迦圆寂而悲伤的场面。四面塑像中有80尊被列为国宝。五重塔内部也有壁画,但剥落严重。

法隆寺五重塔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塔,是中国佛塔经由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国传去,之后,日本各地寺院的佛塔基本都沿袭法隆寺的阁楼式方形样式,而且都是木结构,只是塔层有些变化,如三重、五重、七重不一。

图13附图1印度桑奇大塔(公元前年)

佛塔又称“浮屠”,是佛僧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的建筑,最早源于古印度,呈覆钵形(图13附图1)。传到中国后,改造成具有中国古建筑特点的式样,起初为楼阁式塔、亭阁式塔,后又衍生出密檐式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等;结构有方塔﹑圆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等;建筑材料有砖﹑石﹑木、土﹑铁﹑铜﹑琉璃,甚至还有金﹑银﹑玉、水晶﹑玻璃等;塔层大多为奇数(只有大理三塔为偶数),从一重到十七重不等。不知何故,除了方形楼阁式木塔外,中国其他千姿百态的佛塔都没有在日本出现。

图13附图2中国山西省应县木塔辽代建,平面八角形,木结构,高67.31米。现存最高木塔。

法隆寺围绕西院伽蓝的是一圈回廊和一座中门。中门为重檐歇山顶木结构楼阁式建筑,由于是与金堂、五重塔同时期的古老木构建筑,因而也被列入日本国宝。图14回廊结构比较独特,顶棚中间是墙,墙两边皆为柱廊,即可作为围墙使用,又可供人行走或歇息(笔者在大阪四天王寺也见到这种回廊)。这种回廊目前在中国国内已十分罕见,一般有围墙功能的只有内侧半顶棚,设廊柱;两面顶棚和两侧廊柱者则是通透的,没有中间的墙,且多置于院内。

图14法隆寺西院伽蓝回廊法隆寺这种回廊结构最早可追溯到中国殷商时期宫殿建筑,其四周的回廊即为这种中间墙、两边柱廊形式(图14附图),这种功能和式样的回廊,在中国最晚保留于隋唐之前。图14附图中国河南省安阳市商代殷墟宫殿回廊(复原图)法隆寺东院是在圣德太子的原住所斑鸠宫的旧址上改建的,主要建筑是国宝八角圆堂梦殿(图15),殿内有一尊飞鸟时代木造观音菩萨立像(国宝),平时用白布包裹,安置于梦殿中央厨子内,为秘不示人的秘佛,现每年春秋季节定期间开放一次。图15法隆寺八角圆堂梦殿法隆寺虽建造于中国唐朝年间,但建筑式样和技术却传承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说明中国文化有一部分是经由朝鲜半岛再传播到日本的,因而出现了这种“时间差”的状况。鉴真大师到日本之后,奈良佛教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六大宗派:三论宗、法图相宗、俱舍宗、成实宗、律宗、华严宗等。这些中国传去的“宗派”,在日本仅作为佛教学派,各寺对各宗派的法都可宣讲研究,互不排斥。明治天皇继位后,颁布了“神佛分离令”等法令,兼学多宗的传统被打破,各寺都成为某一个宗派的专门道场,如东大寺为华严宗,唐招提寺为律宗,法隆寺为法相宗。年法相宗独立,法隆寺现在是圣德宗的本山。目前,中国遗留下来的唐代建筑只有四座,均位于山西省:五台佛光寺东大殿、五台南禅寺大殿(图16)、平顺天台庵大殿、芮城广仁庙正殿。这四座唐代寺院建筑规模都很小,而且都藏在深山老林里。正是这种地理位置,使得这些建筑免于战火和*治动乱而得于保存至今;也因其规模太小,香火不旺,无钱频繁翻修和改建,从而一直保留着唐代原貌。奈良这三大寺完美的建筑遗存,成了中国唐代及南北朝建筑式样的活化石。图16中国山西省五台南禅寺大殿(唐代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