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于手机拍照
昨天,赏了一日龙门山色,晚上,梦了一宿莲花佛影。一阵汽车的笛鸣,自窗外传来,惊醒了我,睁眼一看,已是黎明。忙叫醒熟睡的妻子,因为今天要去郊外的白马寺,得赶早,免得游不尽兴。
入乡随俗,在这个地方,不能嫌脏。饿着肚子,踅摸了宾馆附近一家还算干净的清真饭馆。勉强吃了一顿老大娘亲手端上来的又收钱又抓馍馍的早餐,就匆匆坐上东去白马寺的旅游大巴。
天色阴沉,不高兴似的。可是,我的心情很好。这样的天气,我打小就喜欢,也许是乡情使然,因为这里离我的故乡很近。再说心存期待,似会心仪的恋人,怎会在乎天气如何呢!然而,通往白马寺的路况不作美,不但道路又窄又破,而且来往车辆堵堵塞塞。一路上,到处尘土飞扬。过往佛国圣地的道路,真是不易!感觉不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就见不了佛主似的。一条旅游专线,区区十多里的路程,坐车竟用了三个多小时!听司机说,这还是耗时比较短的呢。不过,总算历经了磨难,最后还是见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国第一古刹。
检票的小门外,是一排排商店。一排排摊位,摆着挂着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特别是各式檀香,应有尽有。心系古刹,无心浏览这些,买了两张票,就匆忙进了寺院。
也许是天已转凉,非假非节,端坐两座石狮的山门外场地,游客并不多,几乎是稀稀落落。这样更好,对于我俩来说,没有拥挤,能够安安心心地游览。跟前几位男女,在鲜花绿叶簇拥的一只石雕白马前拍照。原来,寺前白马,就出于千古传颂的白马托经的典故。这么一处色彩斑斓并有历史渊源的景观,不拍照留念,难免会有遗憾;妻子上身穿白色点缀红唇的外套,下着黑色打底裤配红色的短裙,也在绿意盎然的白马旁,留下了美丽的瞬间。
不一会儿,不知从哪里过来一群身穿紫红色和服的僧人,并夹杂两三位西装革履的俗客,匆匆站在寺门正前方。几个拿照相机和摄像机的,在他们前面躬身地忙碌。一个负责接待的眼镜男士,咋咋呼呼不让游人靠近,也不让游客拍照,说是接待上级领导参观,免得有什么纰漏。我还没寻思过味,一眨眼的功夫,这群人就被迎接入寺了。
我和妻子,在山门前拍照。这时候,下起了小雨。细细雨丝,落在脸上,轻轻柔柔,如少女抚摸一般,很是惬意。牌楼、石桥、残荷,秋雨游古刹,还真是别有情调。
红砖绿瓦的钟鼓楼,飞翼挑角,重檐鸱尾,似一对脉脉深情的恋人,相望于主道两侧,形影不离。东楼悬钟,西楼架鼓。由于楼门紧闭,没见钟鼓的影子,至于马寺钟声,只有响彻于传说里。
香炉飘着淡淡的烟雾,单檐歇顶的天王殿前,几位老人跪在门口,虔诚地膜拜,或许是祈求高高在上的四大天王,能够垂目恩赐他们长寿,庇荫子孙富贵。没有了雨滴,天空灰濛濛的,殿前的两棵松树,歪着脑袋,垂着枝叶,没精打采似的,游客少,香火不旺,给神灵奉献的财宝自然更少,树都高兴不起来,天王只有傲视的份了。天王不悦,而我游兴浓浓。因为信仰的缘故,我仅仅是个游客,更不用说膜拜奉献了。
天王殿的后面,就是主殿---大佛殿。殿前香烟袅袅,绿树浓荫,释迦牟尼佛端坐正中,享受着信徒的跪拜,二弟子二菩萨侍立两侧,唯佛独尊。后面的观音菩萨,始终微笑着,欢迎过往善男信女。
穿过大佛殿,就是元代重建的大雄殿。殿前方石铺就的场地上,湿漉漉的;又一场毛毛细雨,沐浴着一盆大大的铁树,叶子翠绿绿的。这里,没有香炉,没有缭绕的檀香雾气。里面供奉着横三世佛,前立二天将,两侧十八罗汉;据说是国内仅存的夹苎干漆造像,很是稀有,弥足珍贵。出于对文物的保护,自然不备香炉了。
参观完大雄殿,后面就是接引殿了。供奉着“西方三圣”,“三圣”站立,笑引众生,能够大彻大悟,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告别了“西方三圣”,擎着伞,遮着细雨,沿着石砌的台阶,拾级而上,就是享有“空中庭院”美称的清凉台。站在高高的平台上,俯瞰前面的殿阁,青瓦绿檐,古柏苍苍,古香古色。
进入毗卢阁,也就进入了狮窟。窟内供奉着毗卢遮那佛和二尊菩萨。窟外两棵参天的古柏,郁郁苍苍,细雨沐浴,散着清香。一位年轻的女士站在阁门,仰望着重檐歇山,另一位年长的信女虔诚地低头跪在门口黄色的棉布垫上,向窟里端坐的主佛祈福。出了毗卢阁,走下清凉台,想着千百年来有关这里的传说,汉明帝少时避暑读书之地,在位时建白马寺印度高僧翻译佛经的道场,假假真真,流传千古。
沿着松柏掩映的小道西去不远,就看到一处遗址,大唐时期平定安史之乱,回纥兵火烧白马寺殿宇之处。红红的墙基烙着历史的痕迹。武周佛先道后,见证着一个女人统治庞大帝国的不易;李唐道先佛后,留下人间多少悲剧。佛道文化,本土与外来,对立与融合,历经磨合,终成为如今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洛阳古城,成为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
秋雨淅沥,沐浴着金碧辉煌的国际佛苑,沐浴着绿树葳蕤的古刹殿宇,沐浴着高耸入云的第一古塔,沐浴着鲜花馥郁垂柳抚绿池的比丘尼道场,沐浴着古都洛阳的这片净土,沐浴着来来往往这里的人们。
作者:孔德营,网名一蓑烟雨,诗人、作家,山东省东明县人,中石油员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