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屋亲王做一千件袈裟的努力,只感动一 [复制链接]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长屋亲王为了信仰,曾做了一千件的努力,耗费大量钱财,却只感动了一个人。但最后的结果,却早已足够了。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长屋亲王是谁?他就是东瀛天武天皇的孙子,也是高市皇子的儿子。在历史上,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他执*期间,正值唐朝经济繁荣,文化界更是百花齐放,高僧遍布,大国崛起的强盛感染了周边的国家,故此,长屋王曾托遣唐使者,赠送一千件袈裟给唐僧人,表达自己对大唐高僧的尊重。

于是在多年前,长屋王命人开始建造袈裟了。要建造多少件?唐朝国力强盛,僧人数量也多,长屋王如果只送几件,或者几十件去唐,未免有些小气。为了表达自己真诚的心意,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僧人得到了袈裟,长屋王决定:制造件。此时生产力落后,袈裟所用材料贵重,制造件可是个大工程。当然,“礼”送了出去,也要留下送礼的目的,留什么目的好?若是只留下当地国家的图标,未免过于“客气”,有人建议:绣上一些诗句。又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又可以让人感到袈裟上满满的心意,就这样,袈裟上最终绣着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当件价值高昂的袈裟,在危险又漫无边际的大海中,通过重重危机被运送到大唐之后,个唐朝高僧中,想必受到感动的有很多,但最受感动的一定是鉴真。鉴真又是何人?鉴真是唐朝著名高僧,俗姓淳于,他是广陵江阳,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他佛法精湛,对经书很有感悟,曾经有多地留学生,邀请他去自己的国家讲学。件袈裟漂洋过海传递的真心,让鉴真决定——去东瀛弘传佛法。

虽然长屋王做了件袈裟的努力,只换来了鉴真和尚到东瀛讲学。不过,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整件事情——长屋王耗费一千件袈裟努力,只获得了一位高僧的好感,这个成果值吗?

查阅鉴真对长屋王整个国家做的贡献后,就能明白“交换”是有多么值得了。首先,鉴真身为高僧,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东瀛弘扬佛法,传律授戒。此事深受天皇的重视,鉴真便被授予“大僧都”的职务,成为“传戒律之始祖”。史料记载:“从此以来,日本律仪,渐渐严整,师师相传,遍于寰宇。”也就是说,在鉴真没来之前,东瀛的佛经,大多都是百济僧侣口口相传的,错漏非常多,但鉴真精通经书,所以对东瀛的佛经做了很多纠正。

接着就是开创的日本律宗,鉴真处在双目失明的状态下,他看不见佛经,也没有带来众多典籍,鉴真完全凭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来纠正日本佛经中的错漏。博学又聪慧的鉴真,一步一步帮助东瀛佛教走上正轨,杜绝了长屋王因为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种种弊端。在几番修改下,佛教被确定成为东瀛的国家宗教。更令人惊讶的是,一千多年过去了,鉴真和弟子所开创的日本律宗,也成为南都六宗之一,流传到今天。

最后就是医学、书法、雕像和建筑等等方面的贡献。当年光明皇太后病危,东瀛名医都手足无措,只有鉴真贡献了有效的药方,使其疾病得愈。鉴真不仅医术精湛,而且还主动传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知识,让更多人学会医学理论,因此,他又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这一影响非常深远,直到十八世纪,当地药店的药袋上,还印着鉴真的图像。

鉴真私底下也很爱练习书法。他在第六次东渡时,携带了王羲之的行书真迹一幅,王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当地人从未见过如此境界的书法,很快就在当地书法界掀起了学习唐朝书法的浪潮,鉴真东渡,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鉴真并不是一个人东渡的,他带着弟子和随行人员。这些人也各有所长,对建筑技术有心得。所以,在鉴真的设计和领导下,他们建造了著名的唐招提寺。这栋建筑风格独特,结构也异常坚固。当地经常发生地震,很多建筑物都会倒塌,只有金堂不同,它完好无损至今,成为了东瀛的珍宝。

在雕塑方面,鉴真和弟子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因为在东渡的过程中,鉴真带了许多佛像在船上,在东瀛,他又用“干漆法”塑造了许多佛像,这些都在当地成为了经典。比如著名的唐招提寺金堂内的卢舍那大佛坐像、药师如来立像、千手观音菩萨像……鉴真在做了许多贡献,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友谊后,于年6月6日,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长屋王的一千件袈裟,看似得不偿失,其实他是获得了百倍的受益。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冯豆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